奧巴馬提出的“太平洋地區美國治下的和平”思路,意在讓亞太各國(包括越南這樣的昔日敵手)放心。已有60年歷史的美澳共同防禦條約的深化,也將迫使潛在敵對方在挑戰現狀之前三思而行。然而關鍵的一點是,它並沒有採用關島和沖繩美軍基地的模式,將美國的主權延伸至澳大利亞領土。
美中外交政策中的另一條主線是經濟。在上周末在巴釐島舉行的東亞峰會(East Asia Summit)上,奧巴馬尋求鞏固貿易關係,首先是與“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國家的貿易關係。TPP是一個專把中國排除在外的亞太國家團體。當然,TPP有可能擴大,各方或許會鼓勵中國加入。但目前看來情況不是這樣。“這是一個對抗中國的團體,”受尊敬的《悉尼晨鋒報》(Sydney Morning Herald)國際編輯彼得•哈契(Peter Hartcher)寫道。
文章還表示,在TPP問題上大做文章的同時,美方再三批評中國人為壓低匯率。在即將到來的大選年,這種緊張局面只會升溫。不過,在市場仍在歐洲主權債券危機下驚魂未定的時候,奧巴馬政府決定讓美中經貿緊張程度升級,可能並不明智。記性較好的人應該還記得,裡根(Reagan)政府在貨幣政策問題上與德國爭執不下,是怎樣觸發1987年10月“黑色星期一”股市大崩盤的。
迄今為止,中國對奧巴馬的雙重高壓姿態保持低調。鑒於領導層將在2012年換屆,北京方面有自己的國內優先事務。但中國領導層也在努力掌控中國經濟的劇烈轉型——從投資導向型的低成本製造“冠軍”,轉變為更加註重消費者的經濟。這種轉型產生的影響將遠遠延伸到中國的國境以外。在競爭力下降的驅使下,中國製造商正在全世界尋找市場、收購公司、升級技術和建立品牌。
“中國公司”的“走出去”已經深刻改變了貿易模式。中國的主要目的地已經日漸清晰:澳大利亞、巴西、印尼、越南、墨西哥、南非,甚至美國。中國的國際化有別於(打個比方)日本當年的國際化的地方在於變化的速度和規模。以巴西為例,對華貿易10年前僅占2%,現在已占據16%,超過了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