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南海動武還是妥協?專家探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1-23 11:57:37  


  據美國“歐亞評論”網站11月16日報道,中國在軍事上一直保持一種相當謹慎的態度,盡量避免過激樹立軍事上的敵人。但是,這並不是說他們從來沒有這樣做過,只是表示中國就像一名老練的棋手,在做出每個動作之前,往往已經假想過這個動作可能引發的後續反應和可能造成的影響。

  美媒文章稱,中國更傾向於通過在國內進行的軍事層面和政治層面的行動表明態度,從而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在20世紀90年代末,這種策略由喬良上校和王湘穗上校在他們的研究型書中引申出來。這本叫做《超限戰》中的一些觀點,現在已經成為了現實。

  美媒文章稱,最近幾年,中國的政治和軍事戰略家也在不斷借鑒這本書中的觀點;依據這些觀點來衡量他們已經稱得上強大的經濟和軍事力量,評估現有的力量是否足以保證中國在強化國家的領土完整要求時,能夠在承受範圍內解決掉這些挑戰和反對勢力。同樣,很多中國的戰略家可能會因為追求讓中國擁有像美國那樣強大的影響力;而讓中國置身險地。因為從實際情況來看,中國的發展仍然落後美國不止50年。而假如上述情況出現的話,可能導致中國停滯不前;而現在已然存在這50年的差距,足以讓美國和其他國家取得更大的進步;到時候,全球的局勢及中國自己的政治態勢就可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美媒文章稱,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印度爆發戰事的具體情況被進行了細緻的分析。當時,印度在領土糾紛問題上對中國持有的政策讓人感到迷惑,這樣的政策也讓他們失去了一次獲得更好形勢的機會。當時,中國正在挑戰前蘇聯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的領導地位,同時還在爭取亞洲和第三世界國家中的領導地位。這場戰爭讓當時的印度首相賈瓦哈拉爾-尼赫魯(Pt.JawaharlalNehru)徹底失語,同時印度也“被上了一課”。當時的印度軍隊對國界線幾乎沒什麼概念,這支印度軍隊完全被政治和偏執蒙蔽了自己的思想。戰後,中國軍隊並沒有將國境防線擴大到這場戰爭贏得的領土範圍內;當時的情形不允許他們這樣做。他們選擇撤回原來的防區,這樣的行為讓中國在國際範圍內獲得了認可;同時,這場戰爭也成功打擊了印度軍隊的氣焰。這場戰爭的效果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甚至在今天,中國的媒體還反覆提及這場讓印度軍隊和政治家飽受挫折的戰爭。

  美媒文章稱,從1962年開始,中國沿著中印邊界的控制線不斷加強防禦,穩固已收回的中國的領土的同時,也沒有放棄對存在爭端地區的調查。中國和印度為了解決邊界問題,以及改善中印雙邊關係,曾簽署了建立信任措施的協定。但是,邊界問題讓矛盾一直存在著,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中國嘗試從國際層面打壓印度在邊界問題方面的衝動。在1965年,由於巴基斯坦認為1964年尼赫魯的去世會讓印度處於一個混亂狀態,在這樣的情況下,爆發了第二次印巴戰爭。在印巴第二次戰爭期間,中國並沒有派遣軍隊對巴基斯坦進行援助。類似的,1971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由於孟加拉國的獨立問題,引發了第三次印巴戰爭。1999年,印巴兩國在克什米爾卡吉爾地區的衝突事件,以及2011年巴基斯坦三軍情報局(ISI)支持恐怖分子襲擊印度國會的事件中,中國在兩個層面對巴基斯坦產生了影響。一方面,中國建議巴基斯坦要保持克制;但在另一方面,中國和巴基斯坦之間仍然保持著緊密的軍事交流。

  美媒文章稱,目前,中巴兩國間的“全天候友誼”是中國政府所追求的一種狀態。在當時的地理政治情形下,除了對正在中越尚存有爭端的中國南海海域進行油氣勘探的印度石油天然氣公司予以警告之外,北京政府內部的一致觀點是不要與印度發生嚴重的軍事衝突。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