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在維護自由資本主義模式優勢
為了向更多的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推行“競爭中立”政策,美國還準備積極參加聯合國貿發會議,同中國展開兩種經濟模式的論戰,爭取更多的非經合組織國家支持。在霍馬茨看來,中國等倚重“國家資本”的國家視聯合國貿發會議為推銷其模式的重要場所,國家主導產業政策已成為聯合國貿發會議的主題。對此,美國不能袖手旁觀,必須積極參加會議,宣傳自由資本主義模式的優勢,強調公平競爭將為各國帶來新的機會。此外,美國還將利用聯合國貿發會議這一平台,爭取更多非經合組織國家的支持,促使其他實行國家資本主義的國家認識到,贊成和實行國有企業制度對他們是不利的,因為他們根本無法與擁有更多資源的中國競爭。
與此同時,美國還積極爭取將“競爭中立”內容寫入雙邊或區域性貿易協定。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將針對國有企業制定專門的章節,以重點解決投資方面遇到的問題,力求通過新的區域貿易協定的談判,在促進亞太地區經濟一體化的同時,為今後的貿易自由化在關稅和非關稅方面(如知識產權保護)確定更高的新標準。
近年來,美國政府官員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世界需要制定和更新國際經濟規則與規範,以解決國際經濟領域出現的新問題。10月14日,美國國務卿克林頓在紐約經濟俱樂部發表演講,可以說是對美國政府有關立場的進一步闡釋。她明確提出,要建立“公正、自由、透明和公平”的全球體系,並呼籲“經濟價值觀相同的國家需要制定和落實新的協定和機制,以確保公平競爭”。
點評
張宇燕(中國社科院世界政治與經濟研究所所長):中國經濟已經完成了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也就是說,市場在中國已經成為配置資源最主要的途徑。中國的國企絕大多數都是上市公司,它們必須接受監管部門的監督,必須按照市場的原則運營。換言之,市場已經成為國企最強有力的約束條件。中國的改革開放伴隨著民營企業的迅速成長。在今天的中國,國企以及國有控股公司的產出大約只佔整個國內生產總值的30%,同時,非國有經濟提供了80%的城鎮就業崗位,專利發明的65%,技術創新的80%,進出口貿易的85%以上。由此看來,說國企在中國一家獨大是嚴重違背事實的。
當一種文明或一個國家發現自己處於衰退週期時,它通常會做出兩種反應:其一是捫心自問,看看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完美或乾脆做錯了;其二是尋找替罪羊,詢問是誰讓自己陷於如此境地。顯然,第一種反應是出於積極向上的態度,而第二種反應卻選錯了方向。大多數中國國際問題研究者都認為,美國不僅仍舊是最強大的國家,而且也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國家之一,最擅長在挑戰面前發揮自身潛力並發展壯大。美國今天對來自中國的競爭更多地做出第二種反應,即通過制定“競爭中立框架”來維持、鞏固和擴大自身的競爭優勢,倒真是讓不少中國人對美國的自信和美國的未來產生了一些其他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