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1月24日電/蔡英文在台美國商會年度會員大會演講指出,激烈的“總統”大選中,有些人擔心民進黨勝利,會使兩岸關係緊張,但她會在勝選後積極與大陸尋求對話,維持兩岸關係穩定。而且她認為民進黨與中共的“對話”,會在“不犧牲台灣基本利益情況下,盡力降低衝突,營造對話與互動的可能”。蔡英文向中國大陸喊話強調,她對兩岸政策的作法,“就是建立共識,而不是以黨派之見分化台灣,絕不會將兩岸議題當作選戰工具”。
旺報社論指出,蔡的說法從策略而言,是一個典型的“內外有別”的表演,蔡這次求“和”的說法,使用的語言是英文,場合是在台美國商會,而不是國語,不是閩南語,不是民進黨的群眾,也不是民進黨造勢的場合,所以這種說法只是說給外人聽聽,是標準的外交辭令,而且還順手暗諷了對手。
社論認為,蔡的說法基調上是一種取巧賣乖的作法,她先在外人面前拋出“對話”的說法,以便未來“對話”不成的責任,推給大陸的“一中原則”或是國民黨的“九二共識”,把自己扮演成受害者。
事實上,蔡也故意忽視明年3月是中共的“兩會”,特別是秋天中共“十八大”召開,換屆、換代、換班人事大調整的政治年。而在台灣議題上,明年一月的選舉結果出現之後,不論終局為何,恐怕都吸引不了北京領導人的關注,特別在有變動的情況下,除非民進黨願意回到“一中原則”,否則兩岸更不可能有任何進展。
蔡英文如果真心實意,想與北京對話,唯一的可能機會,反而是民進黨在野;如今蔡在明知不可能的情況下,搶著宣傳,對北京來說,只會覺得蔡的說法是在對美輸誠,非但無助於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而且是在吃北京的豆腐,是對兩岸關係的重要傷害,肯定影響未來民進黨和大陸的互動。
當然,這裡也不能判斷兩岸關係會因此倒退,畢竟兩岸的和平發展戰略方針是北京的主動作為。
然而一旦台灣政治上出現變化,兩岸關係出現“停頓”則是必然的,可以預見的;在此情況下,中共對台工作將在現行的基礎上,出現地方化、精緻化、僑務化3個方向深化耕耘。
從“地方化”會進一步鼓勵、創造地方對地方的交流、交往,一則避開了政治難題,但又可以深入了解地方,擴大地方和台北的距離,特別在地方與地方的經濟合作、文化合作,以便在兩岸當局中止對話、互動的情況下,以地方先行的方式、繞過台北,而對於在大選中險勝的台北,內部的不穩定和複雜性,恐將使其對地方的作為,也只能軟性制止,無法全面扼制。
從“精緻化”會進一步區隔對台灣人民的工作,從族群、地緣、年齡、信仰、職業、性別等等不同對象,進行不同交流、接觸,特別是青年世代的交流,其目的不在於使台灣人民接受“統一”,而是創造“共同民族”的新感覺,所以,大陸人民赴台交流的渠道,可能開得更大,更便捷的訪台。他們的想法是以量帶動質,但以精緻取代粗放式的工作方法,長期堅持。
從“僑務化”會進一步、大幅度、全方位的連絡、服務、團結全球各地的台僑,由於兩岸之間,“一中原則”不復存在,預估兩岸的國際衝突、緊張以致內鬥,就可能重啟;為使各地的台僑對兩岸之間的國際鬥爭,只有換政府,而沒有換國家的感覺,所以精確地連絡,熱誠地服務,有效地團結,使全球各地的台僑,不因為台灣的國際處境,而得不到應有的保護,才能減少涉外鬥爭的危害性。
台灣情勢的不斷變化,中共也已經開始認真準備不同的劇本因應台灣的變局,大體而言、在因應民進黨的工作策略,可能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但保持主動,隨機調整地維護和平發展邁向和平統一。蔡的說法不會引起北京的真正關注,但選民必須聰明選擇,台灣究竟要與中國存共榮,或成為孤懸小島自生自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