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26日電/《日本新華僑報》25日刊文說,中日兩國的“廁所文化”不僅有差異,更有交流和融合。可以這樣講,一個國家的“廁所文化”,反映著一個民族的生活習慣,也體現著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廁所文化”還成為了一種走向海外的“軟實力”。中日兩國如何讓自身的“廁所文化”與世界接軌、如何提高這種“軟實力”,都是應該考慮的。
文章說,日本是一個節日眾多的國度。令人不可思議的是,11月10日,是日本的一個特殊節日——廁所節。通常看來,廁所作為藏污納垢之地,很多人都羞於提及。但在日本,廁所卻形成一種獨特的“廁所文化”。世界上大概沒有哪一個民族,比日本人更看重廁所。
日本不僅有“廁所節”,有“廁神”,甚至還有“全國廁所協會”。日本人對優美如廁環境的追求永無止境,古色古香的、高科技的……能想到的,日本人基本全想到了;能用上的,日本人基本全用上了。方寸之地的廁所,已經成為展示日本“廁所文化”的“濃縮版”。
但是,日本顯然並不滿足於把“廁所文化”囿於島內,更有心將其推廣至海外。眾所周知,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日本展館的“看點”之一,就是一套面向未來的廁具。一時觀者如堵,不得不抽簽而進。近日,一場別開生面的“全日本廁所專題研討會”在著名海港城市橫濱舉行。參加這個研討會的主要是來自世界各國的留學生。顯然,日本是希望借助這種國際性的研討會,推助日本“廁所文化”的海外發展。
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初年,日本遊客來到中國,最為震驚、發怵的事情是在街頭上廁所。他們有的無法接受城市裡面那種“一覽無餘”的大便蹲坑,有的驚嘆廁所裡面居然不提供衛生紙,有的不能夠理解中國人上廁所時遇到鄰居會為什麼會親切地詢問“吃了沒有?”結果,當年日本遊客到中國每天啟程之前,導游小姐必須提醒的事項之一是“最好在居住的酒店內先上好廁所”。
如今,中國遊客已經成為日本市場上的“香餑餑”。日本旅遊業界為了爭奪中國遊客可謂絞盡腦汁。但是,讓中國遊客感到困惑的是:作為曾經是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日本,街頭廁所卻是出奇地稀少,與中國大街小巷內都有公共廁所完全不同,“內急”上來十分不方便。此外,中國遊客經常看到日本城市街頭貼有 “此處禁止小便”的告示,不明白為什麼日本還存在著這種街頭小便的“粗俗行為”。
還有,許多中國遊客在國內的時候,大便之後是把用過的衛生紙扔到“便紙簍”裡面的,到了日本以後上廁所,常常為沒有找到這種“便紙簍”焦慮,擔心自己把衛生紙扔到馬桶裡面的“不文明行為”,不僅會影響中國遊客的聲譽,還可能堵塞馬桶。其後才知道,在日本上廁所都是要把用過的衛生紙扔到馬桶裡面的。所不同的是,女性特殊時期用過的衛生巾等,是要自己折叠捆綁後扔進專門準備好的鐵桶裡面的。
應該指出,中日兩國的“廁所文化”不僅有差異,更有交流和融合。如今,在中國的大城市裡面,上述中國“廁所文化”的景象已經成為難覓的昔日風景,30多年來中國城市最大的改觀之一就是廁所。而這種進步,許多是借鑒日本而來的。與此同時,日本也在借鑒中國的城市建設經驗,在車站、公園、百貨商場等公共場所,把“廁所”的標識做得更加明顯可認,有的還用日文、英文、中文、韓文同時標寫,適應“旅遊國際化”的需求。
可以這樣講,一個國家的“廁所文化”,反映著一個民族的生活習慣,也體現著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在21世紀的今天,“廁所文化”還成為了一種走向海外的“軟實力”。中日兩國如何讓自身的“廁所文化”與世界接軌、如何提高這種“軟實力”,都是應該考慮的。這也猶如男同胞們如廁小便時經常看到的那句宣傳用語:“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