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城”真實版:“半城樓宇半城花”“崩盤”真實版:財政收入大幅增長
調查動機
今年以來,受經濟大環境影響,一些地方在經濟發展中陸續出現了一些不利的傳言,對當地社會秩序產生一定影響,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也處於類似傳言之中。坊間的種種傳言是否屬實?《法制日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特別調查
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可謂一直處於社會的強烈關注中,經濟高速發展、人人參與民間借貸等話題時有出現。而近期,圍繞鄂爾多斯市又出現了一個新說法——經濟崩盤。
種種傳言之下,鄂爾多斯市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城市?
示範試點城市並非“鬼城”
關於鄂爾多斯市是“鬼城”的說法,大概出現在三四年前。
據了解,“鬼城說”的核心,是指鄂爾多斯市經營城市不當,致使新建的康巴什新區大量樓房閑置。一到傍晚,大街上空無一人,樓房一片黑暗,仿佛“鬼城”。
《法制日報》記者在鄂爾多斯市採訪時,當地人卻告訴記者,了解康巴什的人都知道,這裡原是一片沙地,而這座崛起於沙地上的新城,正是鄂爾多斯市奇跡中的奇跡。它不僅使這裡惡劣的環境得到了改變,土地的價值得到大幅提升,更重要的是它與東勝區、伊金霍洛旗阿拉騰席熱鎮共同組成了鄂爾多斯市城市核心區,成為推進城市化、實現現代化的重要引擎以及參與區域合作的前沿陣地和戰略空間,進而全面拉開鄂爾多斯市中心城區的空間架構,開創了中心城區錯位發展、觀念互補、整體提升的新格局。
康巴什新區黨工委書記石燕傑告訴記者,2004年10月,內蒙古自治區批准原鄂爾多斯市青春山經濟開發區更名為康巴什新區以來,為了將康巴什新區建成生態、和諧、宜居的城區,新區管委會編制完成各類高水平的規劃設計134項。到目前,新區已完成固定投資500多億元,累計實現財政收入23.9億元,年均增長95.7%。
據介紹,按照基礎先行的原則,康巴什新區已建成道路150公里、管網991公里,年供熱、供氣能力分別達到540萬平方米、3000萬立方米,日供水、污水處理能力分別達到2.5萬噸、3萬噸,城區實現220千伏主供電。
此外,新區全面推進地上項目建設,截至2011年年初,開工建築面積843.2萬平方米,建成312.5萬平方米。一批高質量的住宅小區、行政機關、商務辦公、酒店商場、學校醫院等已經投入使用。建成區面積達32平方公里,鄂爾多斯市市委、市政府和51個市直機關以及10多家企業總部搬遷入駐。
石燕傑說,新區還堅持生態宜居的理念,建成了中心廣場、“六大文化建築”和“七大公園”等標誌性工程,利用已有水體及河道,攔洪引水、蓄湖成景,烏蘭木倫、吉勞慶兩大水體景觀帶漸成體系。城市綠化面積達1981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到了38%,初步形成城在綠中、水在園中、人在景中的城市生態格局,成為中國首座環境藝術示範試點城市。
康巴什新區建設局有關負責人告訴《法制日報》記者,2007年9月,由政府牽頭引進成立了北京師範大學鄂爾多斯附屬學校(包括小學部、中學部);2010年9月25日,鄂爾多斯市一中整體搬遷至康巴什新區;2010年10月18日正式開園的康巴什民族幼兒園和康巴什新區第一幼兒園結束了新區沒有公辦幼兒園的歷史,內蒙古大學鄂爾多斯學院在2008年7月20日掛牌成立。
據了解,截至目前,康巴什新區規劃建設的59所學校中已有23所各級各類學校在新區落戶,建成並投入使用的有9所,在校學生已經超過兩萬人。一個從幼兒園到大學的完整教育體系在康巴什新區已經初步形成。
石燕傑說,到今年11月,新區開工建設面積已經達到1030萬平方米,有物業進駐的住宅小區有26個,供熱需求達600萬平方米,住宅有15000套左右,其中單位搬遷占60%至70%,新區的常住人口已經達到7.2萬人。
“花兒香,草兒綠”、“移步是花,換步是景”、“半城樓宇半城花”,這是外來客人對康巴什新區的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