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的現階段強大生產力推動下,貨幣升值似乎在所難免,但必定會需要以通膨作為代價。
|
中評社台北12月16日電/人民幣即期匯率昨日再度觸及跌停區間,已連續12個交易日重挫,許多人猜測歐債造成國際資金短缺,熱錢大量流出中國,國際資本可能做空人民幣。也有人認為,中國2010年宏觀調控過緊,造成經濟成長趨緩,國際間開始看空中國。剛結束的大陸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指出,要深化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並要讓經濟在穩中求進。以主流的總體經濟觀點而言,中國的經濟真正放緩了嗎?人民幣又真到了需要看空的時候嗎?
旺報社評說,根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數據,11月30日在銀行間外匯市場中,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1美元對人民幣6.3482元。而經歷了所謂的“12連跌”之後,12月15日的匯率中間價為6.3421元,反而比11月底呈小幅上漲態勢。許多人對“連續跌停”甚為恐慌,事實上最近許多次美元匯價觸及當日區間的底部時,官定的中間價是上漲的,也就是說“跌停”反而意味著人民幣的升值。
就算人民幣對美元貶值了,只要能維持在1%至2%之間,在外匯交易上屬於應有的正常波動,沒有回檔的波動反而不正常。尤其在全球資金市場一體化之下,歐債風波本就會造成國際貨幣的動盪,而人民幣近期的小幅貶值,或許僅能以純粹市場因素視之。
媒體在人民幣波動之時,也頻頻在報導中指出,需求疲軟導致中國出口增速降低,致使貿易順差大幅下降,導致人民幣升值動力減弱。但是2011年1至11月,中國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為3.3兆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3.6%。其中,出口總值為1.7兆美元,也增長了21.1%。進口也與預期相符,26.4%的增幅,與出口的動能相當。海關總署11月進出口數據顯示,11月分進出口總值為3344億美元,增長17.6%。其中出口1744.6億美元,增長13.8%。當月貿易順差達到145.2億美元,較前月下滑了34.9%。而出口增速也自8月分以來連續下滑,因而引起許多擔憂。固然國內經濟增速放緩有其影響,世界各國之出口環境莫不受到歐債風暴之衝擊而持續惡化,所以短期內的進出口增速同步下行,並不構成人民幣轉空的條件。
在歐洲出口力道最大的德國,10月分的貿易順差由9月修正後的151億歐元,陡降至10月的126億歐元。出口增幅經季調後月減了3.6%,降至881億歐元,創下自4月來最大跌幅,低於市場預估下跌1%。道瓊斯社調查經濟學家意見發現,原預期貿易順差應可達到145億歐元。根據推斷,歐元區主要貿易夥伴的下單意願正在減弱,而新興經濟體客戶也只能彌補部分的訂單流失。
日本10月出口跌勢較預期為強,相對一年前出口減少了3.7%,為3個月以來首次下跌,反映了日本由311災後復甦力量漸緩。日本財務省表示,全球經濟受到歐債危機影響,IT相關產品需求萎縮,而日圓升值也同時打擊生產商,泰國水災更進一步打擊日本出口。同時間韓國在10月出口額同比增長8.0%,增幅亦為2009年10月以來最小增幅。在歐債風暴持續發酵、美國經濟低迷的背景下,韓國全國經濟人聯合會的調查顯示,80%的受訪專家預測,2012年韓國出口環境將比今年更為嚴峻。
所以說,中國出口的放緩,是全球經濟在歐債影響下的現象。對於人民幣匯價的波動,貿易上的變化,絕對不是其原因,也不會在短期的未來,對匯價有重大的影響!
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中國未來的主要任務是刺激經濟,而不是控制通貨膨脹。中國現在最重要的任務,是保證不要讓經濟增長率低於8%,也就是要以就業為第一目標。以增長為主的經濟政策,在中國的現階段強大生產力推動下,貨幣升值似乎在所難免,但必定會需要以通膨作為代價。
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所提出的“穩增長、調結構、保民生、促穩定”,可說已為明年中國經濟工作定調了。中國經濟成長如果降至7%,或許還可以把人民幣匯價走低歸罪經濟成長趨緩,但若是能在歐債危機中保住8%,在全世界可以算是第一名了,人民幣怎可能貶得下去?倒是一旦再度引發通膨,匯價波動可能就不只“20連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