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題:“黃金十年”需要兩岸深入合作與制度保障,《中國評論》月刊2011年11月號社論
剛進入十月份,全球經濟一連串的壞消息如同秋風刮的人冷嗖嗖的:希臘債務危機陰霾濃厚,國際評級機構繼下調意大利政府債券評級後,又下調意大利、西班牙主權信用評級;緊接著,歐洲大型投行德克夏銀行傳出破產預警,很可能成為歐洲第一家需要政府出手救助的投資銀行。美國也步履維艱,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月初公開警示“一直以來緩慢復甦的美國經濟很可能會在近期內陷入崩潰”。在這樣的經濟秋風吹襲下,全球股市哀鴻遍野,兩岸三地股市更是跌到兩年來的低位,可謂人心惶惶。
為穩定人心,也是為了選舉需要提振士氣,馬政府舉行了一系列“黃金十年、國家願景”的政策記者會,提出“活力經濟”、“和平兩岸”等“八大願景”,為台灣的未來描繪了一幅美麗的圖景。
“黃金十年”的核心是“活力經濟”,經濟不好,一切都無從談起。所謂社會公義、優質文教、永續環境、全面建設等等,無一不是建立在強大的財政收入支撐之上。經濟不好,企業勢必裁員減薪,收縮開支。而這,又會進一步造成政府稅收減少,民眾薪資收入下降,失業率上升,繼而造成社會動盪,人心不穩,貪腐叢生。如不久前爆發的“運動彩券”弊案,當事人是一位擁有留洋碩士學位年輕的銀行襄理,其聲稱因不滿月薪三萬多新台幣,銀行承諾加薪卻跳票才犯案報復。由此可見,經濟不好的確會導致社會問題。因此,如何把經濟搞好,是當前國際經濟大環境不斷惡化的情形下,台灣執政者頭等重要的大事。
馬英九最近曾將他執政三年多來的政績與陳水扁執政開始的三年多時期作了一個對比:兩人執政都碰到經濟不景氣,馬碰到的情形更嚴重,為二戰後首次嚴重的金融危機,全球經濟成長率只有2.5%,而扁的那段期間,全球經濟成長率是3.5%。民進黨執政的那三年失業率從2.48%增為5.21%。而馬接任時,失業率是3.84%,三年多後是4.45%,只增加了0.61個百分點,是扁的1/4。以失業人數計,扁執政3年增加了25.8萬人,馬增加8.6萬人,只是扁的1/3。以就業人口計,扁執政三年多增加了14.3萬人,馬則增加了36.9萬,是民進黨2.9倍。就平均薪資而言,扁增加了1029元,而馬增加了2073元,是對方的兩倍。由此看來,說馬英九執政能力低下,是完全沒有道理的。
但有一點馬英九沒有提及,這也是綠營人士頗為在意的,就是大陸方面對於馬政府的支持和幫助。確實,沒有兩岸攜手合作的和平發展政策,沒有大陸的支持,高度依賴出口外銷的台灣是難以在2009年的金融風暴中平安脫身,並在次年取得GDP成長10.8%的亮麗成績,成為亞洲經濟復甦最快的地區。
按照綠營人士的邏輯,這些都不算是馬政府的功績,因為這一是“傾中賣台”,得到大陸方面刻意支持的結果;二是百姓“無感復甦”。當然,兩岸關係的大幅和緩與迅速發展,是馬政府三年多來最大的政績,也是國際社會對馬政府的最大嘉許。一個和平和諧、繁榮穩定的台灣海峽,不僅有利於海峽兩岸的民眾,也有利於整個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馬政府執政三年多,兩岸簽署了15項協定和2項共識,尤其重要的是達成經濟合作框架協定(ECFA),使兩岸真正實現了大三通,出現了大交流大合作大融合的新局面,成為兩岸分離62年來的“歷史最好時期”;與此同時,台灣經濟也靠上大陸這艘“更穩定的航母”,平安渡過金融風暴。這樣的結果,難道不是台灣民眾所期求的嗎?這樣的局面,綠營執政能開創嗎?!
至於說到薪資結構調整與百姓“無感復甦”,這又不能不提及李、扁執政12年的劣跡。李扁執政12年,在戒急用忍、閉關鎖國政策下,造成台灣經濟凋敝不振,有效投資大量減少,資金抽逃,庫房幾近掏空,債務高企。正是這12年,造成台灣社會中產階級削弱、流失,出現薪資結構低下難調的局面。馬政府上台僅短短3年餘,欲醫經濟的“十年之病”,當然是有心無力,只能慢慢調養。也唯此,方有“黃金十年”這樣促進經濟再次起飛的醫治方案。
兩岸的經濟學家們其實早就對此開出藥方:面對台灣當前經濟增長動力不足,產業轉型升級困難,加上財政惡化,因此,台灣欲實現經濟二次起飛,非借助外力不可。這個“外力”,就是由“世界工廠”轉變為“世界市場”的中國大陸,帶動台灣經濟起飛。具體而言,就是台灣轉型由自創品牌、創新產業帶動經濟成長,借助大陸的廣闊市場培育新的利基。
應該說,經濟學家們的藥方是符合兩岸的實際情況,也是基本可行的。檢視“黃金十年”內容,不難發現,要實現“黃金十年”,使其不成為空想,關鍵在於如何進一步深化發展兩岸關係,為“黃金十年”提供堅實的政策支撐。
客觀而言,自2008年馬政府上台以來,兩岸關係發展很快。但人們也注意到,在兩岸關係的發展中還有不少雜音,由於兩岸關係正常發展的制度保障——兩岸和平協定的簽署至今未能提上議事日程,島內很多人士、包括馬政府的官員,對於中國大陸究竟是和平發展的夥伴、還是對手、甚至是敵人?思想模糊,無法定位。因此,出現了經濟上是夥伴、政治上是對手的政經分離論調。最直接的表現就是馬政府要員的“兩岸只談經濟,永遠不要談政治”的言論。在這樣的政治定位和心態主導下,兩岸合作中不免出現相互猜疑,互不交心狀態,也就不能坐下來真心誠意地討論如何深化合作與相互配合。因此,欲達成“黃金十年”的目標,必須明確兩岸政治定位,提供兩岸關係正常發展的制度保障,讓兩岸關係獲得有力的制度支撐和動力,實現和平發展、共同繁榮的目標。
當前,兩岸關係的發展進入一個關鍵時期,兩岸關係也如逆水行舟,是進是退,在於乘舟之人能否同舟共濟。我們相信,台灣同胞有智慧,定能齊心協力,努力推動兩岸關係向前發展,也定能迎來自己的“黃金十年”!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1年11月號,總第167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