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必須加快處理土地糾紛以及各種利益糾紛的司法權威建設。首先這方面的法規需要迅速完善,但這還不夠,已有和未來出台的法規必須得到堅決貫徹執行。過時的法規要及時調整,但切不可為某些“會鬧的人”隨意開突破法規的口子。
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互動過程。目前中國城鄉對各種補償款的期待一直在上升,涉及政府主導的項目時,往往與政府能夠支付的補償之間差距較大,而通過抵制、上訪等能獲得更高補償已被很多人相信。只有民間的這種看法得以修正,土地征用及拆遷的社會環境才可能出現重大改善。
互聯網輿論已對中國社會的表層情緒有一定導向性影響,它常常能決定一個具體事件的演進過程和方向。在中國基層問題不斷冒出的當下,“小事變大”隨時可能出現。這要求基層黨政官員和社會工作者必須加快工作方式和作風的轉變,提高應變能力。誰在這方面動作慢,誰就可能被網絡輿論“抓壞官員典型”的概率“網住”。
文章最後表示,輿論對基層問題形成一定的耐心,必將是更漫長的過程。這是中國對發展中問題承受力的構建。它複雜得足以讓人忍不住吸涼氣。它就是一次次失望,一次次認真改進的循環往複。就像面對擁堵的城市交通,只要政府的有效疏堵在繼續,社會的耐心就有可能“自然形成”。“好中國”從天上掉不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