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駐伊美軍歸國就業難:老兵失業率超一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2-23 15:31:00  


 
  巴格達民眾苦咽伊戰遺產

  從巴格達上空俯瞰綠區,城堡般的美國使館向伊拉克總理府投以山一般巨大的陰影。這幅剪影,恐怕仍將是未來相當長時間里伊美關係的寫照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張寧、王宏彬、伊斯梅爾、梁嘉文、崇珅發自巴格達、費盧傑、北京 12月16日,駐伊美軍撤出了505個軍事基地中的最後一個。18日,最後一批美軍士兵浩浩蕩蕩進入科威特,美軍撤離伊拉克計劃自此全部完結。

  望著美軍士兵離去的背影,伊拉克民眾心里五味雜陳。8年多的戰事,上百萬人死亡,至今每天都還在發生爆炸槍擊……,美軍留下的是滿目瘡痍的國土,永無寧日的派系鬥爭,還有無數破碎的伊拉克家庭。

  費盧傑市民朗誦詩歌撫慰傷痛

  距離巴格達69公里之外的費盧傑,用“狂歡節”的方式釋放對美國的憤怒。8年前的2003年,美軍入侵伊拉克時,遜尼派武裝人員以費盧傑為據點,發起反美抵抗運動,該城因此得名“抵抗之城”。

  8年後的12月14日,費盧傑成為“狂歡之城”:神職人員、酋長、兒童及寡婦,揮舞著旗幟,焚燒美國國旗,他們手拿死去親人的照片,大聲譴責美軍。“這是一個節日”,一位部落首領說。

  儘管戰爭結束,但建築上留下的彈孔仍依稀可見。在街頭,時常能碰到抱著丈夫或兒子遺照哭泣的寡婦,她們要求美國賠償自己這些年所遭受的戰爭苦難。“我們滿心痛苦”,一名婦女說。2004年,她的兒子因抵抗美軍被擊斃。而在她心中,兒子是英雄。

  現在,費盧傑迫不及待地與8年多來經歷的襲擊、爆炸、巷戰說再見。這座飽受戰爭創傷的城市正拼盡全力回歸正常。

  在一家曾被炮火摧毀的餐廳,穿著溜冰鞋的服務員為客人們端上了烤羊肉串及烤番茄。在這座城市里,廢墟旁邊也有華麗的建築,這是戰後重建的一部分,這些建築大多由酋長及承包商所建,而所用資金大多來自美國。儘管如此,費盧傑的繁榮仍難回歸到戰前水平。

  與城市的重建相比,費盧傑人生活的“重建”似乎更難。因為戰爭,年僅16歲的穆斯塔法.卡梅爾可能將在輪椅上度過餘生。5年前,他在放學回家的路上遭遇美軍與武裝分子的交火,他被流彈擊中頸部,導致下肢癱瘓。

  像很多其他地區的伊拉克人一樣,費盧傑人期待美軍撤離後,在新的一年開啟生活新篇章。

  “我們難以忘卻美軍給我們造成的傷害”45歲的阿卜杜拉.穆罕默德說,美軍必須賠償。不過,很多費盧傑人與他的觀點不同,他們認為,再多的賠償都無法喚醒死去的親人,他們毫無所求,只希望美軍早日離開。

  伊戰期間,美軍在費盧傑曾使用過含有大量化學成分的武器,帶來的環境污染給費盧傑人留下了長時間難以彌合的傷痕。在費盧傑一家醫院工作的一名兒科醫生介紹,戰爭期間,幾乎每天都有畸形兒出生。而在美軍到來前,畸形兒的比例很小。

  12月16日當天,在市青年中心,正在舉行一場紀念伊戰犧牲者的圖片展,展出照片多數反映2004年3月美軍進攻費盧傑時,導致城區毀壞、平民傷亡的場景。

  眾多費盧傑市民眾還前往2004年抵抗美軍行動死難者集體公墓,向埋葬在那裡的1000多名死難者致哀。同一天,費盧傑市文化科學中心舉行詩會,參加者用朗誦詩歌的方式,紀念伊戰死難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