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10日示威發生前後,網上曾有十分激烈的信息交鋒,如有些監督網站遭遇大規模“黑客”攻擊而癱瘓,推特突然湧現大量賬戶企圖藉“灌水”、移植病毒等阻止網民查找資訊。媒體報道稱,在美國慫恿支持下,反對派和克裡姆林宮把互聯網變成了“戰場”。然而,這場“熱戰”可謂才剛剛打響。12月24日,大規模反對集會再次爆發,而主要的組織動員手段仍然是社交網絡。俄羅斯反對派公開宣布計劃在明年2月再舉行民眾集會,將建“沒有普京的俄羅斯”。有評論說:只要普京繼續讓互聯網自由,經過“引爆點”的普京,會以更大的加速度失去支持。
文章最後還表示,值得肯定的是,儘管此次俄羅斯突如其來的大規模抗議示威重創了他的形象,俄當局有關官員也“適時”地提出要加強網絡監控,但普京仍然表達了與他12年所說的相同的態度:不會非法干涉互聯網。也許,人們還會說要“聽其言,觀其行”,但是,作為富有遠見的政治家則必定明白:真正可怕的其實不是社交網絡,而是借助這一出口汹湧而出的民意。防民之口,勝於防川。所以,作為執政者,比更加嚴厲地監控社交網絡更重要的,是如何讓自己國家的民意得到更加順暢地表達,使自己更好地傾聽民意、順應民心。這樣,儘管社交網絡給普京帶來巨大挑戰,但未嘗不會給他積極重塑形象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