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29日電/英國《泰晤士報》12月27日載文《2012會是中國時運逆轉之年嗎?》,摘要如下:
歐洲債務危機無疑將在2012年繼續困擾世界經濟,但我們不應因此而看不到另一個競爭者,那就是舉足輕重的中國。
中國房地產行業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約10%,因消耗大量鐵、銅和其他建築與家用材料而對全世界具有重要影響,如今它處於風雨飄搖之中。這些行業都從2008年以後實行的擴大信貸政策中獲益匪淺,那時信貸與GDP之比從120%上升到接近170%。2010年以來,中國竭力讓信貸精靈回到神燈裡去,但地產業的衰退恐怕已經過了爆發點。
信貸緊縮和樓市管控措施導致今年的房產交易量和價格銳減,有些城市的交易量跌幅達50%至70%。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稱,11月,100個城幣的房產均價連續第三個月下降。在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新開樓盤的價格比一年前低了大約三分之一。全國範圍內,開發商變得捉襟見肘,其中許多已經破產。與此同時,占相當大一部分政府投資支出的地方政府陷入金融困境,因為它們嚴重依賴高企的土地出讓金。如今土地拍賣或流拍或中止且價格疲軟,地方政府面臨嚴峻的現金流動和還貸難題,中國的銀行受到牽連,其股價將近一年來一直在苦苦支撐。
隨著金融壓力加大,中國將放寬信貸和投資政策並加快推進經濟適用房建設。但中國房產業資金外流之勢令人擔憂,在房價下跌的情況下難以扭轉。此外,目前中國的出口業和製造業不堪忍受從歐洲吹來的經濟寒風。
2012年全球經濟增長減緩、尤其是歐洲經濟收縮將導致中國的對外出口停滯。淨出口額也許會使GDP增長率下降1.5%。中國的最大出口市場在歐洲,因此,歐洲經濟進一步收縮將直接造成中國經濟增長率進一步下降。到2012年中,考慮到房產投資減弱,GDP的季度年化增長率可能會下降到6%至6.5%。這算不上什麼災難,但足以引起關於就業及經濟和社會穩定的疑問。
對經濟進行調整並設法使經濟軟著陸的雙重目標將仍然是中國領導人的關注重點。實現這些目標需要實施備受爭議的經濟和金融市場改革,包括利率和資本市場、匯率、公司管理和社會政策。它們將奪走國有企業、銀行及地方政府中既得利益集團的政治權力,這些利益集團可能會抵制。迫在眉睫的危險是,在歐洲經濟依然低迷、總統大選後的美國可能會收緊預算之際,中國將加入它們的行列,不合時宜地出現經濟減速,對中國的迅速崛起和全球經濟都構成嚴重威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