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30日電/金融時報刊登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主席理查德•哈斯的文章稱,中國現在正處在轉折點,在美國和亞洲政治領導人忙於爭論如何更好地應對自己眼中那些中國構成的威脅時,中國的領導人卻在忙於處理好國家內部的一些問題。
30年來,中國一直依靠強勁的經濟增長(不斷增長的出口是主要貢獻因素)來維持較高的就業率和提高生活水平,從而確保了社會的穩定。多年來,歐洲和美國經濟增長乏力(前景也不樂觀),削弱了它們對中國商品的消化能力。同時,來自國內的壓力也在迫使中國尋找辦法對出口拉動型增長進行補充(如果不是替代它的話),這些壓力包括:還有數億中國人需要脫貧,民眾對收入和財富分配不公日益感到憤慨,經濟增長率需要保持在高位。因此,中國現在正處於一次轉型的初期。這一轉型意味著,經濟增長必須日益依賴內需增長。與所有的轉型一樣,中國經濟再平衡也是說著容易做到難。
文章稱,經濟再平衡難以實現的原因在於,必須讓通脹和房地產泡沫得到控制。這種壓力要求出台給經濟降溫的政策。雖然從長遠來看,這種政策具有經濟上的合理性,但從短期來看,它卻有可能招致政治上的批評。更為復雜的是,中國必須在政治領導人換屆的同時進行這一經濟轉型。離下一屆領導人上任,大約還有一年時間。除了上述種種困難以外,新一屆領導人還將面臨一系列艱巨的挑戰:環境惡化、人口老化等。
中國境外的諸多紛爭讓美國和亞洲的一些人(尤其是那些視中國為越來越大威脅的人)會忍不住想利用這種局面從中漁利。但是,孤立中國或是加劇中國人心中的反感,並不符合世界的利益。相反,將中國納入管理經濟、抑制氣候變化和防止核擴散的種種全球安排,仍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世界的利益。要實現朝鮮半島和平統一、阻止伊朗獲得核武器和確保巴基斯坦屹立不倒,仍然需要中國的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