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9日上午10點,當朝鮮媒體稱將在中午播報特別新聞時,韓國統一部官員還以為是關於“六方會談”或者是“朝美會談”的消息。直到女主持人李春姬以一身黑衣出現,他們才驚悉大事發生。就在這之前,美國方面掌握的最新情報是朝鮮領袖的健康狀況正在好轉。此刻距離金正日逝世已經51小時。
這恰是這位神秘領導者的行事風格:在攤牌的前一刻,沒人知道牌底會是什麼。
很少有一位國家領袖的逝世會激起這樣多的猜測和疑懼,並令世界諸大國的一言一行變得如此小心謹慎:不按常理出牌,時常行走在懸崖邊上的朝鮮,令人難以預測和把握。而金正日已經將這個狹小而孤立的國家打造成了讓世界強權們深切關注甚至害怕的力量。
接壤俄羅斯與中國,隔海峽與日本相望,這已經足以說明朝鮮半島的價值。在華盛頓看來,朝鮮半島內部衝突,具有將周邊大國捲入的效應:以半島為立足點,對朝鮮加以挾持與控制,可以維護對盟國的安全承諾,樹立美國的威權;以東亞為立足點,挾朝鮮半島,可以制衡中俄日韓,在地緣政治角逐中占據主導位置。由此,朝鮮半島的風雲際會成為美國全球戰略的投映和牽動點。
在此地緣政治結構下,金正日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1994年金日成逝世時,蘇聯已經解體。長期生存於美蘇對抗地帶的朝鮮突然失去倚靠。喪失主要外援,連年自然災害,經濟瀕臨崩潰,美國虎視眈眈,金正日必須迅速給出答案:朝鮮如何生存——換而言之,在大國角力之間,朝鮮的位置在哪裡?
在此背景下觀察朝鮮出乎常理的外交動作,方能窺見金正日的真實考量和他力圖扮演的國際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