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台灣經濟日報:歐債危機也打開投資歐洲之窗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1-12 09:24:38  


  中評社台北1月12日電/歐債危機已是2012年全球經濟的頭號威脅,各國都正高度警戒;但也在歐債危機持續緊繃之際,愈來愈多的企業出手投資歐洲,中國大陸近三個月更是“每月一併”,包括去年11月中石化集團以總額51.8億美元買下葡萄牙Galp能源巴西子公司30%股權、12月長江三峽集團以35億美元吃進葡萄牙電力21.35%股權,以及前天山東重工集團旗下濰柴集團以近5億美元,取得全球最大豪華遊艇製造商意大利法拉帝75%股權等,一方面彰顯陸企“走出去”的企圖心,另方面更映照出投資歐洲的契機,值得評估及掌握。

  台灣經濟日報社論說,短期難解的歐債危機,至少在三個層面創造了投資歐洲的機遇:一、投資者規避高風險資產,導致歐元對美元趨向貶值,使得歐洲資產變得相對便宜;二、歐洲高負債國家正開展公營事業民營化,以變賣國家資產籌措資金,緩解燃眉之急,例如希臘規劃三年內要以出售國企資產籌集500億歐元,葡萄牙、西班牙也都推出民營化項目,形同向外界打開長期封閉的市場;三、經濟成長乏力加上財政緊縮,企業營運面的壓力逐步向財務面擴散,融資變得更困難,一些歐洲銀行和企業或將被迫變現旗下資產。

  由於出現了大量由賣方發起的併購投資機會,不少歐洲資產變得價廉物美,也正吸引著包含政府及企業在內的國際投資人目光,其中尤以擁有全球第一大外匯儲備的中國大陸動向最受關注。

  歐債危機為陸企海外併購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而鼓勵企業到海外投資,也一直是大陸的重要政策,“十二五規劃”更明確提出要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引導各類企業開展境外投資合作。對中國大陸而言,鼓勵企業到歐洲投資,利人又利己,不只可以扮演雪中送炭的角色,協助歐洲各國振興經濟,有助於提升中國大陸的國際形象和政經影響力,當歐洲經濟景氣好轉,也有助於緩解大陸對歐出口的下滑;更重要的是,透過直接投資或併購,可以獲得新技術或掌握市場通路、品牌等,補強本身產業價值鏈的缺陷。

  中國大陸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擁有龐大的外匯資產,歐洲各國都期待大陸伸出援手,協助度過主權債務危機;大陸方面也看準歐洲各國現時的資金需求迫切性而積極布局,多家央企接連出手,大舉收購歐洲的優質資產。根據相關統計,近年來大陸對歐洲地區的投資快速增加,2010年全年的投資金額高達67.6億美元,是2008年8.76億美元的7.7倍,對歐投資金額占同年境外投資總額的比重,由2008年1.6%提高到2010年的9.8%,2011年定將再攀新高,預估今年將會更活絡。

  在國際金融情勢依然動盪不安下,陸企積極尋求購入優質海外資產,並選擇大舉進軍歐洲的用意至為明顯,一方面是要分散貨幣貶值的風險,另一方面則希望掌握景氣反轉前的先機。未來大陸對歐洲地區的投資將持續成長,併購領域則將由過去集中於能源、礦產資源等領域,向電子資訊、工業製造、金融、物流等行業和交通基礎設施延伸,併購主體亦由官方主導的大型央企轉向更多的民營企業,投資方式也將更多元化,除直接投資外,還包括併購、參股、交叉換股及投資基金等。

  陸企運用歐債危機創造的投資契機積極進行全球布局,雖在時機上及成本面占得一些優勢,但就像所有併購案一樣,它涉及資源、人、文化的整合,並非成功的保證。

  對台灣企業而言,或無實力進軍當地公共事業,但從補強產業鏈的缺陷、延伸產業價值鏈的角度,現下的歐洲提供了機會,相信島內的企業已在物色,政府相關部會則別只看到危機,而忘了伴隨而來的契機。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