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源潮 |
中評社北京1月14日電/新華網報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李源潮在《國際人才交流》雜誌2012年第一期卷首發表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當今世界已經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人才資源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資源,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比如,現在很多價值是在電腦上創造的,這是人類勞動方式的一大變化。從土地創造價值,到工廠創造價值、銀行創造價值,再到網絡、電腦創造價值,這是人類社會的一大進步。
托馬斯.弗里德曼先生認為,在知識經濟時代“世界是平的”,人才的跨國流動和人才國際化是其最基本的特征。據聯合國統計,現在全世界有超過2億人在出生國以外生活與工作,而且每年以3%的速度增長。人才的國際交流為開展重大科技項目攻關,解決現在世界上的一些難題提供了新的前景。被稱為20世紀三大科學計劃之一的人類基因組計劃,是由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和中國科學家共同參與完成的。
人才的國際交流合作也為人才充分發揮作用提供了新的廣闊舞台。美國高盛前全球總裁約翰.桑頓先生,2003年到清華大學擔任客座教授,由他主持的全球領導力課程,目前已成為清華大學最受歡迎和最有影響力的課程之一。
擴大國際人才智力開放合作,已成為當今世界的普遍共識。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指出,中國將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更好地以開放促發展、促改革、促創新,使中國發展惠及更多國家和人民。我們將實施更加開放的人才國際化政策,加強人才的國際合作與交流。
中國的特點是人口多、市場大,快速發展帶來的機遇也多。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一直十分重視引進國外優秀人才。從2001—2010年的10年間,每年來中國工作或交流合作的外國專家有30萬人次,許多是國際上著名的專家,他們為中國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贏得了中國人民的尊敬和友誼。中國政府專門設立了“友誼獎”,表彰作出突出貢獻的外國專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