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經濟體的“大風險”和自許具備開放多元的民主體制,如何創造出一個正向發展的機遇,這不僅在島內需要取得合法性還要有高度的民意支持,更需要一個外在的和諧環境。領導人的作風和格調則是保障此一和諧環境以及降低風險的關鍵。是以在“大契機”和“大風險”中,如何審慎選擇領導人更是關鍵中的關鍵。
社論說,是以環繞著“一中各表”或“九二共識”爭議的辯難當中,國民黨提名的馬英九和民進黨提名的蔡英文,誰才可能保障兩岸和平發展,誰才可能取得兩岸政治互信,自是不問自明。換言之,台灣人民只要對內外環境有清楚認知者,皆不可能期待一個紛擾不斷和互信偏低的兩岸互動,而是尋求一個可以持續兩岸良性互動的發展空間。
蔡英文拒絕“反台獨”,強調“台灣共識”,卻僅是一個民主程序的提法,論內容,蔡英文卻拒絕提出個人的政見,等同拒絕承認個人的“台獨”意向。就政治人格言,這是隱藏個人政治認同的大騙局。選前幾天拋出所謂“大聯合”政府,等同宣告選情告急,且意欲進一步掩藏“台獨”。再就島內鬧得沸沸揚揚的宇昌投資案言,蔡英文則是最敢於濫用職權以及追逐家族利益的操盤手。至若個人理財,蔡英文以在野黨主席身分批判公教人員退休退職後享有優利存款,卻隱藏個人彼時正在享用。選民當然期待一位在道德和政治操守上更能表率群倫的領導人。
相對於綠營對“ECFA”的批判和否定,新出爐的“2012全球經濟自由度指數”,公開肯定“ECFA”對台灣經濟振興有貢獻。論東亞排名台灣已超越日本和韓國,而且在“避免貪腐”、“節制政府支出”、“財政自由度”、“貨幣自由度”、“企業自由度”、和“勞工自由度”等評比項目中都有進步。等同從基礎面公開肯定藍營執政的政績和政策方向。
社論說,台灣大選不僅止於選出一位權力絕大的“總統”,且要選出單一選區兩票制的“立法委員”。在民主深化的同時,不僅是馬英九和蔡英文之爭,也是藍綠之爭,統獨意向之爭,兩岸發展看好看壞之爭,台灣未來路線選擇之爭。何去何從,在天意即民意之間,甚至就國際社會而言,誰說不存在“大契機”和“大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