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加羅爾上周給客戶寫信時說:“這些趨勢會產生更加廣泛的影響,不僅德國的商業活動受到中國進口放緩的制約,而且盤根錯節的世界貿易網涉及方方面面,其他貿易夥伴的商業狀況也會受到影響。”
2011年第四季度,德國經濟環比下降大約0.25%,從而加劇了人們對整個歐元區會陷入衰退的擔心。
中國需求大幅下降也意味著澳大利亞和巴西等農礦產品出口國會遇到麻煩。這些國家的命運與中國的命運越來越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來自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數字又提供了關於中國經濟如何支撐的幾個線索。
對華出口是一個微妙指標,因為永遠不能完全弄清多少用於國內消費,多少是最終銷往美國或歐洲的半成品。但是,格局一目瞭然:流入中國的商品在減少,包括來自其他亞洲國家和地區的商品。
去年12月,台灣的出口增長是兩年多來的最低水平,對大陸的出口比一年前下降2.9%,連續第二個月出現負增長。
馬來西亞對中國的出口也大幅度下降,韓國警告說,它在2012年的出口前景不容樂觀,部分原因是中國需求的減少,中國是韓國的最大出口目的地。
報道認為,如果中國經濟增長循序漸進地適度減速,對北京來說這是值得歡迎的事情。過去兩年大部分時間裡,北京一直在設法給經濟降溫,以便重新控制通貨膨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