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印首席智庫:別和中國搞航天競賽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1-19 11:50:16  


  中評社北京1月19日電/中青在線-青年參考報道,報告指出,印度必須充分意識到中國在航天領域的強大實力。然而,不惜代價地與中國展開航天競賽“並非明智的選擇”。

  2011年底,中國國務院在時隔5年後,發布了《2011年中國的航天》白皮書。由於其面世正值中國航天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之時,這份綱領性文件在國內外獲得廣泛關注。1月13日,對印度政府安全和外交政策(包括對華政策)最有影響力的智囊機構“印度國防研究與分析學院”(IDSA)也公布了對《2011年中國的航天》的分析報告,報告承認中國在航天領域的實力超越印度,主張印度不應自亂陣腳,應根據實際情況堅持走自己的路。

  上一份航天白皮書面世後的5年間,中國在航天領域取得的突破令世界矚目。2008年9月,中國成為第3個實施太空行走的國家。其他重大成就包括:中國空間站的首個模塊——“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飛船完成首次空間交會對接,並計劃於2020年建成空間站;中國還先後發射了月球探測器“嫦娥一號”與“嫦娥二號”。

  在IDSA看來,中國政府借助在航天領域取得的成就,成功地鼓舞了民眾的愛國主義情感,載人登月計劃尤其如此,被視作中國晉升“超級大國”之路上必須跨越的里程碑。除了空間站與登陸月球,中國的軍民兩用技術潛力也很大。“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正與歐洲“伽利略”系統一起,向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發起挑戰。到2011年底,“北斗”已開始在中國及周邊地區提供服務,這讓中國在民用和軍用領域都取得了相對印度的巨大優勢。

  報告指出,印度必須充分意識到中國在航天領域的強大實力。然而,不惜代價地與中國展開航天競賽“並非明智的選擇”,而是應當深入考察並具體分析。就中國的登月雄心來說,印度應避免對類似新聞失去理智——美國與蘇聯40年前就開發出了相關技術,尚無證據表明中國有所創新。此外,中國的載人航天計劃目前還不能提供直接的社會貢獻。

  國際實踐證明,一些資金投入多、技術難度大的航天項目,反而難以帶來現實利益。IDSA認為,中國的空間站計劃也是如此,要真正體驗它帶來的好處還需要等待數十年。雖然中國在航天領域“力壓”印度的報道總會引發印度輿論關注乃至不安,要正確判斷中國對印度的優勢有多大,盲目比較是不可取的。“當然,這也不是說中國的成就不值一提,而是需要將具體項目放在它帶來的社會、技術、商業與戰略利益下評估”。

  該智庫據此主張,印度不應模仿中國,而是要優先考慮那些能帶來實利的項目,在這之後,才是載人航天、登月等耗費巨大的工程。對印度來說,要在太空領域有所作為,發展深冷技術(將淬火後的金屬材料冷卻到極低溫度,能極大優化材料性能)十分關鍵,初步目標是達到發射4至5噸級衛星的能力,以便拓展商業潛力。航天部門也有必要為印度武裝部隊提供更多軍用衛星,確保本國航天力量不落後。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已宣布將在今年3月為印度海軍發射一顆衛星,另外兩大軍種同樣需要類似的服務。

  同時,中國開發商業航天市場的經驗教訓值得印度借鑒,從為別國發射衛星到太空旅遊,這個市場正呈指數級增長。IDSA就此總結說,印度具備相應的人力物力,目前的當務之急是設計出好的營銷策略,以免商業航天市場被美、中等國瓜分。在這方面,“新德里依然應當按自己的路線圖前進,不能被中國已經公布的計劃牽著鼻子走”。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