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水彩園邨發生精神病漢斬死保安員事件後,死者的保安公司同事到現場拜祭。 |
家暴紀錄亂 4部門乏通報
上水彩園邨斬人慘劇揭出不同部門對患精神病疑兇的家暴紀錄,疑有通報失靈及資料不統一的問題,例如醫院管理局得悉疑兇最少有兩次家暴紀錄,但社會福利署卻指對家暴歷史不知情,逾一年前社署更已停止對疑兇提供社工輔導。立法會議員黃成智關注通報失靈,他與精神科教授李誠均促請警方、社署、房署及醫管局等部門,加強跨部門交流精神病人的暴力行為紀錄,以助當局決定是否需命令病人入院治療,免慘劇重演。
強制拒家訪者入院 議員促從速立法
今次慘案似是2010年5月葵盛東邨精神病漢斬死兩人的翻版。當年8月醫管局成立的委員會發布的報告,原已建議立法引入“社區治療令”,強制拒絕家訪或服藥的精神病康復者入院,但拖延1年半至今,仍無立法時間表。
議員黃成智對此感到不滿,他指民主黨將在立法會再促請政府從速立法,醫管局回應表示,會繼續與社區人士及相關部門研究立法建議的可行性及適用性。
前年倡設通報平台 議員﹕未落實
醫管局委員會2010年8月發表的報告,原指醫管局、社署、警方及房署溝通上有改善空間,建議設溝通平台,若發現嚴重或惡化的精神病康復者個案,各部門可互相通報消息。黃成智稱,據他所知由於私隱問題及政府不想標籤精神病人,通報平台至今未落實,故公屋前線保安員無法得悉哪個住客有嚴重精神病,致無從提防。
記者更發現,警方、社署及醫管局對疑兇的家暴歷史掌握有極大差異。例如社署稱,只知道正接受精神病門診治療的疑兇,在2008至10年因夫婦感情問題曾接受社工輔導,但強調警方曾知會社署的3次家庭糾紛個案均不涉暴力。警方至昨晚則指疑兇過去兩年有多達6次家庭糾紛紀錄,涉及醉酒和吵架等,但都不涉暴力。
警﹕過去兩年6次糾紛 僅涉醉酒吵架
醫管局消息人士承認,有20年精神分裂症歷史的疑兇,曾在1992年及2008年涉及兩宗家暴事件,分別是因打太太被送入青山、及因揑妹妹頸被送入大埔醫院。而繼社署社工2010年停止跟進疑兇後,醫管局的個案經理亦鑑於疑兇肯定期覆診服藥及有工作,去年5月已停止跟進疑兇。
中文大學精神科教授李誠稱,難確定患精神分裂疑兇突然斬人的原因,但他關注案發前數小時(凌晨時分)疑兇因咳嗽難眠看急症時,會否有可能已出現幻覺受人逼害,遂回家後逞兇。
李誠和黃成智均認為,若精神病人確曾有家暴紀錄,政府部門應加強內部交流資料,因醫生在決定精神病人須否入院治療時,病人是否有暴力傾向及有幻覺乃重要考慮因素。黃補充,有關資料若僅限部門內部流通,應不致構成標籤效應或歧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