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2月1日電/“內閣”改組前夕,江宜樺多次對外表示“五二○要重返學術界”,並重申“不入黨、不站台助選、離開時不強留”三不原則;但當政治學博士碰上政治,千里馬碰上伯樂,江宜樺終究還是接了副“閣揆”,所堅持的原則註定要被打破,江宜樺真的“回不去了”。
聯合報報道,馬英九絕對是江宜樺的伯樂,因為信任,所以勇於授權,多次江宜樺與“行政院”政策觀點的不同,如依市價徵地等議題,馬英九選擇在“總統府”拍板,最後結果,都是力挺江宜樺。
正因為如此,江宜樺在四年內,從研考會主委,到“天下第一部”“內政部長”,再升為副“閣揆”。有人說,馬英九有意讓江宜樺出征,安排參選台北市長,果真如此,江宜樺會不會複製馬英九的從政經歷?
馬江兩人特質有很多神似之處,馬英九一路走來勤做公益,江因家中有自閉兒,因緣際會嫻熟八大社福領域,帶頭做公益也有口碑。馬英九說了一百遍“不參選市長”,江宜樺也講了幾十次“要回學校教書、不入黨”,但最後,兩人都妥協了。
回顧二○○九年三月一日,研考會四十周年慶,時任主委的江宜樺,邀馬英九“回娘家”。馬英九當時談了兩件事,都與江宜樺有關,馬英九彷彿在研考會看到年輕的自己。
馬英九說,他是學者從政,當研考會主委是首次當政務官,也是最年輕的政務官。馬英九是哈佛法學博士,江宜樺是耶魯政治學博士,兩人都從美國名校出身,入閣起點也都是研考會。
馬英九研考會任內規劃地方自治藍圖為三都十五縣,江宜樺任內終於推動完成、並擴大為五都十七縣市,不僅實踐,也發揚光大馬英九的“治國”藍圖。
在後馬英九時代,江宜樺“內政部長”的階段性任務已經完成,下一個階段更上層樓的他,視野更廣了,耶魯政治學博士拚政治,不知能否拚到哈佛法學博士的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