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陳坤耀與中評社青年記者對話全文
http://www.CRNTT.com   2012-02-09 00:08:03


 
  中評社記者:社會快速發展,八十後卻苦無出路,政府和社會能為年輕人做些什麼?青年人應追求什麼樣的人生目標?您給香港下一代的建言是什麼?

  陳坤耀:年輕人碰到的這些問題,與教育有關,但到底是哪裡有關呢?我們現在並不是很能找出問題,現在都認為多些大專學位、多些專上教育,就可以賺到錢,讓人力資源增加。現在香港適齡青年有70%大學畢業,但是接受政府資助的只有18%,其它52%都是自費或者從其它渠道獲得資金。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當專上教育完成的時候,當年董建華先生開出的目標已達到了。董先生認為十年八年才能完成的目標,二、三年就完成了,市場上反應好,因為有錢賺了。可以賺錢的專上教育,賺了你的錢卻不能對香港的國民增長做出什麼真的貢獻。

  想解決貧富懸殊的問題,讓年輕人機會大些,並不在於專上教育,如果我是特首,我不會把我的精神、時間都投入到專上教育。我會投入到基礎的基礎——幼兒教育,大力度投入到幼兒教育。因為所有的不平等,都是從幼兒教育開始。從兩三歲開始,你的視野、你的能力就將被決定。但是學校之間的分野太大,所以我認為貧富的跨度是從這裡開始。你有錢就讀國際學校,十個人一班,你將來的競爭條件一定是好的。你的同學都是來自好的家庭,將來有生意來往或者專業的來往。所以決定你將來有錢沒錢的第一關,就是幼兒園1年級到3年級。

  但是這個領域政府長時間以來都沒有去監管,也沒有資助,派學券也沒有很大作為,而且也是這幾年才開始的做法。師資參差不齊,有需求的時候卻不能供應足夠的老師、專業人才。任何專業的人才都可以靠輸入,但是幼兒園教育是不能完全依靠輸入的,它需要土生土長本地的老師。突破這一關卡其實很難,提升幼兒園教育需要大力度、綜合性的措施,譬如如何提高幼兒園老師的社會地位。在歐美,任教幼兒園、大學和研究院,基本是因為個人興趣,而不是能力,並且不全都反映在收入上。我教幼兒園1年級的話我還有一種自豪感,因為這是我的專長,這是我的興趣。而香港並不是這樣,教幼兒園1年級的最差,教小、中學的好一點點,教大學的又好一點點。這種觀念怎樣去消除呢?怎樣讓優質的人才去教幼兒園呢?最後問題落在了你是不是可以負擔得起萬餘塊一個月的幼兒園,十個人一個班,有良好英文語文水平的老師,可以接觸到電腦,這些最基本的東西決定了你將來競爭的能力。

  特首需要大力度改善學前教育的問題,一年改不到,十年也要改,使得香港出生的孩子能夠接受到同等的最優良的學前教育,將來就能解決機會不平等的問題。在大學再來給公平已經沒用了,太遲了,那時對前景的影響已經不大了。影響年輕人前景的是幼兒教育,以及接著的小學教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相關專題: 與中評社青年記者對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