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論圍困、軍事壓力、滲透策反、內外夾擊”這十六個字,基本可以做為概括美、歐在當前及以後一段時間內針對敘利亞現政權,或間接地針對中、俄的戰略方針。具體舉措應包括五方面:
1、繼續利用聯合國大造輿論,打壓中、俄及阿薩德。在中俄投票否決聯合國議案的第二天,2月5日,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在訪問保加利亞時,高調批評中俄的做法,同時聲稱“美國今後要加大在聯合國外的努力力度”。希拉里還要組織與美國“志同道合”的國家一起成立一個支持反敘利亞政府武裝的正式國際組織。顯而易見,希拉里所指的“在聯合國外的努力”,就是在中俄反對下,美國已知不可能再取得聯合國的動武授權,所以準備踢開聯合國單方面行事。為此美國須先造輿論,籠絡盡量多的國家支持,為動武占領國際輿論制高點。
2、繼續推動制裁敘利亞,加大力度和廣度,為阿薩德政權製造更大的經濟困境。美國早在2004年5月11日布什總統即發表聲明宣布對敘利亞實施經濟制裁。從那以後,美敘關係一直緊張。2月4日聯合國表決失敗後,美國和歐洲多國於6日開始實施所謂“敘利亞問題B方案”,歐盟開始研究針對敘利亞實施的新一輪制裁措施。從歷史上看,經濟制裁早就成了西方排除“眼中釘”的慣用伎倆。敘利亞石油大臣透露,美國與歐盟自2011年9月1日起對敘利亞採取的石油制裁措施已經給敘利亞造成超過2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如果新制裁到來,必將給敘利亞捉襟見肘的經濟雪上加霜。與此同時,美國加緊呼籲其他國家加入制裁敘利亞的行列。聯合國安理會4日的投票結果為13票同意制裁,2票反對,因此,不能排除制裁措施將越來越狠。
3、兩面布兵,加強軍事壓力,鼓舞反對派武裝士氣。雖然希拉里聲稱美國當前尚無向敘利亞反政府武裝提供武器裝備和經濟支持,但五角大樓與美軍中央指揮部已展開評估工作,探討對敘利亞可以施用的軍事手段。由幹中、俄兩國介入,大規模武裝打擊敘利亞目前似已不可行,但一旦時機成熟,美軍以保護人道主義為借口,採用當年科索沃戰爭方式轟炸敘利亞則完全可能。美軍除了可以隨時調集艦艇在地中海靠近敘利亞的外海示威,在其北面駐扎土耳其的美軍基地也可隨時待命出擊;在波斯灣及阿拉伯海,美軍部署有三支航母編隊,可以一方面針對伊朗,另一方面增加對敘利亞軍事壓力。這種來自東、西兩方面的軍事壓力無疑將鼓舞敘利亞反對派武裝的士氣,使內戰氣氛高漲,為外部武裝幹涉製造借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