慘遭孤立須輔導
據透露,已有數十名“雙非”兒童尋求幫助,目前該協會已專門在周末開設繁體字班、英文班、情緒控制班等,同時對在學校因被孤立出現心理障礙的案例,進行心理輔導。
另據多年接單赴港產子生意的中介透露,在“雙非”赴港產子潮中,有許多內地父母知情小孩有先天殘疾的,為分擔內地昂貴的治療費,選擇在香港出生。對此,有香港公益機構向本報證實,曾有接到多宗“雙非”港籍先天性心臟病兒童個案,內地父母皆疏於照顧,預料這些小孩未來成長之路將相當坎坷。
據記者調查了解,這些“雙非”孕婦不僅有來自福建、廣東、江蘇沿海地區,且涉及四川、重慶、江西、湖南等內陸地區所佔比例逐年增多。在這些受訪的“雙非”家庭中,選擇跨境生育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生產的多為第二、三胎,為躲避內地計劃生育罰款;二是為孩子享有香港優厚的福利及發展機會。
兩地福利俱難享
同時,香港出世紙之誘人,但這只是看上去很美。據一名為居住內地服務的香港公益機構人士李先生稱,自二○○一年接觸的“雙非”產子求助案例,顯示超過一半比例的“雙非”童,內地、香港兩地的社會福利均難充分享受,陷入兩頭失算的尷尬境地。
如有一對在重慶做生意的陳氏夫妻二○○九年在香港私立浸會醫院生下小女兒,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因離香港路途遙遠,赴港上學看病不現實,而在老家城區,公立學校的學位因優先考慮當地戶籍兒童,只能上昂貴的私立學校,且需要繳納不菲的借讀費;平時有幾次因細菌感染發燒住院看病,沒法上社保,要支付上萬元的全費醫療。另小孩還需每隔三年,由父母陪同赴香港辦理回鄉證。
奔波來回甚費時
即使在毗鄰香港的深圳,赴港上學的“雙非”兒童教育成本並不低。在深圳,每月跨境校巴費用二千元人民幣,另一些學校收取午餐費近千元,此外還有雜費,這均需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來承擔。同時,在深圳的港籍兒童的父母,經常面臨孩子生病,內地與香港兩難的抉擇問題。家住南山的黃月紅,今年一月帶四歲的幼兒橙橙去屯門的醫院治療感冒。她說,深港的醫療條件相差無幾,但往香港的路卻甚遠,搭上交通費、陪伴時間,不划算。尤其對基層來說,深港雙城生活讓父母和孩子都很累。
僅有戶口難成真正港人,橙橙生活在內地,因香港幼稚園是繁體字教學,課程成績均不理想。黃月紅不禁擔憂孩子未來的發展前途。她發現,隨著內地日益完善的社會養老保障,自己在深圳六十歲退休後可拿每月四千元的工資,二十年可拿一百萬,而持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的兒子若融入不了香港生活,未來卻不一定有如此好的保障。
對此,熟悉深港兩地差異的李先生表示,雙非“赴港所生二胎已列入內地超生罰款名單,內地孕婦不應再盲目赴港產子,在香港居民身份帶來公共福利同時,跨境生育的子女適應時可能要付出過重的代價,對於社會、家庭來說,這是一筆弊大於利的帳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