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2月17日電/台灣戰略學會理事長王崑義今天在旺報撰文說,民進黨在2月15日提出初步的敗選檢討報告中,既不提“九二共識”,也不提“路線”的問題,顯然民進黨人並不認為這次蔡英文敗選是輸在九二共識,也不是輸在路線的問題上。
文章說,相對於2月7日謝長廷提出應該“向中間靠”,把本土派交給台聯的思考;2月14日陳水扁提出蔡英文就是不接受“陳水扁”才會輸;許信良在同一天也提到民進黨應該“轉型”,否則2016還是不會贏;林濁水認為蔡英文沒有把陳水扁的問題切割清楚,對兩岸議題也沒有一貫性,這才是她敗選的主因。
未能正視現實
從這麼多的檢討聲音中,可以看出大部分民進黨的重要人士並不認為蔡英文是輸在九二共識,而是敗在蔡英文的選舉策略上,這樣的檢討聲音顯示出民進黨人還是有些鴕鳥心態,未能正視現實,所以再多的檢討報告,恐怕對民進黨未來的勝選不可能產生助力。
日本學者若林正仗1990年就說過,台灣並沒有左右之分,只有統獨之爭,到了2012年還是管用的。所謂沒有左右之分,亦即台灣內部的政黨分野並非像西方先進國家是以支持資本家和支持勞工階級來劃分,所以統獨之爭才是決定台灣政黨競爭的本質。
在這種政黨競爭的性質之下,台灣的大企業家紛紛站出來力挺馬英九,他們當然會影響到勞工的投票取向,特別是他們自己企業下所雇用的勞工,更會受到老闆支持態度的影響。
畢竟,從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發生以來,再加上衝擊不斷的歐債問題,許多勞工失業、減薪、放無薪假等,大家對自己的飯碗可能失去都害怕了,誰還會去想到民進黨所提出的“貧富差距”的問題。勞工不只可能會跟著表態的老闆投票,也可能反映在企業主支持“九二共識”的前提,希望大陸市場可以成為台灣不可丟掉的一塊大餅。
這是很重要的邏輯思考,但是民進黨的檢討報告卻不去提這些問題,反而重視枝節的支持度變化,以及危機因應的不足等。這種檢討報告不是鴕鳥心態,又是什麼呢?
屬性隨時改變
其實,民進黨在檢討報告中還犯了一種思考上的謬誤,從陳水扁執政到現在,民進黨一直把九二共識當成是兩岸主權的分界線,但事實上,經過馬英九4年的執政,兩岸簽訂了13項協議,以及ECFA之後,九二共識已經逐漸轉化成兩岸經濟合作的基礎,套一句大陸的話語,就是兩岸經濟交流的基本點。
既然是基本點,九二共識已經不再像民進黨所強調的那麼具有“政治性格”,反倒是經濟屬性要大於政治屬性,這也就不像民進黨一再強調大陸“以商圍政”的意義,否則這一次選舉,大陸可能就會伴隨“文攻武嚇”,不可能這麼蜻蜓點水般說說而已。所以,民進黨似乎應該重新界定九二共識在兩岸關係中所具有的意義,如果它的意義已經轉化,就不需要一再排斥,也不需要一提到九二共識,就想到台灣主權被侵蝕、被矮化的問題。
畢竟,每一個時代都有那個時代提出的觀念與口號,但觀念與口號不可能一成不變,就像大陸人士一提到“台獨黨綱”,民進黨人總會回答說,台獨黨綱已經被1999年的“台灣前途決議文”給取代,“台獨黨綱”只是民進黨的一分歷史文獻而已。
所以九二共識也不可能經歷20年而屬性不變,如果民進黨人一直相信它的屬性沒變,那就太小看這20年來世界的變遷,以及中國崛起給全球帶來的影響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