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許多市場參與者反映目前流動性相當緊張。您怎麼看待今年的流動性狀況?
李稻葵:目前我們觀察到流動性還是比較緊。如果小微企業貸款緊張的狀況仍不能有效緩解,則未來貨幣政策有針對性的、適當的調整十分必要。今年我國宏觀經濟政策將以扶持實體企業穩步增長為目標來做調整。換句話說,去年宏觀調控可能注重調控物價,而今年的物價因素不再像去年那麼突出,今年的首要目標是穩定實體經濟,所以流動性要做適當微調。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出現了資本的逆向流動。我覺得主要不是因為歐美經濟好轉導致資金回流,而是由於某些國際投資者從去年10月開始唱衰中國。這些唱衰觀點毫無根據。部分國際投資者認為中國房地產業會崩潰、地方債會破產,這屬於過分擔憂。但是,資本的逆向流動客觀上幫助了中國結構調整,使得貨幣政策壓力有所減輕,相關監管部門也開始重視一些問題。
投資歐洲需多邊機制
記者:對於中國參與幫助歐洲應對債務危機,央行行長周小川此前稱“具體幫助措施需要等待時機”。如何理解“時機”二字?
李稻葵:歐債危機各方會達成一個共識,基本解決方案有望在今年形成。“等待時機”應該包括兩個層面,一個是政治層面,歐洲方面必須給出一個改革的承諾。例如,歐洲各國舉行峰會,一定要給出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承諾,同時要有一個財政改革的長期方案。另一個層面是具體操作層面,尤其是IMF和EFSF具體的融資方案需要盡快出台。例如,EFSF怎麼擔保?出什麼產品?發什麼債?IMF怎麼擴大份額?中國方面出多少錢?俄羅斯方面出多少錢?中國和印度等國的預期收益如何?如何改善投票權?
“等待的時機”並不是等待意大利等歐洲國家的形勢穩定下來,我們等待的是一個改革機制。我不建議中國政府直接買賣相關國家的國債,因為光給錢並不能解決問題。
記者: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表示,中國投資歐洲是多層次的。請您分析其中的作用和風險。
李稻葵:簡單地說,中國對歐洲投資需要建立一個多邊機制,或者說雙管齊下。首先,中國官方層面的投資是出於中歐之間關係的長遠戰略考量,最重要的目標是為中國的長遠發展爭取更大的空間,這是十分必要的。其次,民間資本層面的投資是出於企業的長遠發展目標,可以獲得更多的資源,包括技術、品牌、市場份額、人力資源等。
當前確實是中國赴歐投資的戰略機遇期,但絕對有風險。歐洲經濟體在很多方面都與中國互補,包括長期的品牌沉澱、技術積累等,正是由於這場危機,它們的價值被低估。當然,任何投資都有風險,赴歐投資的中國企業需要謹慎、認真地分析和把握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