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時事評論網引述政治學博士齊普科的分析說,早在兩三個月前,維護主權和獨立的口號對普京來說還不那麼管用,人們的訴求已經轉向福利和社會公正,愛國主義思想和對領袖人物的需求似乎已經不像本世紀之初那麼強烈。然而奇跡發生了,反對派的集會喚醒了俄羅斯大多數傳統的選民。人們突然發覺,國家喪失主權和解體的威脅依然存在,民意開始發生變化。同十多年前一樣,愛國之心和民族尊嚴感開始發揮作用。
俄羅斯的真正挑戰是改革
“俄羅斯社會不滿意只有面包和黃油。他們想要更多,要尊重,要對這個國家發生的一切擁有發言權,這就是為什麼俄羅斯已經沒有回頭路的原因,普京可能當選,也可能不當選,但這一點都不會變。”法蘭西24小時新聞網說,普京幾乎肯定未來6年將擔任俄羅斯總統,所不同的是,他面臨政治上覺醒並開始要發出聲音的公眾。
德國《明鏡》周刊認為,推動俄羅斯不得不往前走的是新一代年輕人走入社會。這一代人是伴著“辛普森一家”、“衰仔樂園”之類的美國卡通片長大的,他們使用iPad,喜歡智能手機,每天上網,多數人與歐美同齡人的相同之處多於跟他們父母的共同點。事實上,東方和西方之間的分界線正變得模糊不清。該報稱,2012年,這一代年輕人大都已經擺脫貧窮,屬于新的中產階級家庭,他們對之前艱難生活的記憶已經褪去。而克裡姆林宮仍在利用國家電視台發動宣傳,告訴俄羅斯人該如何感謝普京治下享受到的穩定,但俄羅斯的年輕人已經很少看電視了,相反,他們在自由的網際網路上打發時間,通過博客、“推特”和“臉譜”獲取信息,第一次成為能擺脫政府宣傳的一代。
《莫斯科時報》24日刊文說,“俄羅斯的好運氣行將用盡”,現在處於關鍵的十字路口。3月4日選舉投票後,如何避免曠日持久的政治危機和經濟停滯才是大問題。文章稱,過去12年來,俄羅斯與外國的關係出奇的順利。中國推動的亞洲多國繁榮,引起了對俄羅斯主要出口產品石油和天然氣、礦產和糧食的長期需求。此外,爭奪全球影響力的西方傳統競爭對手經濟上變弱,中國竭力避免對俄羅斯構成任何威脅,經常與俄羅斯聯手挑戰美國。但俄羅斯國內狀況不佳,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執政者表達不滿,甚至仇恨。“這是一個令人不安的跡象,它讓人想起1989年到1991年蘇聯的動蕩政局”。該報稱,最重要的是,俄羅斯必須改革和改造其經濟和政治體制,改革與發展之間密不可分,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實施一係列改革,為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空前經濟繁榮創造了條件。如果下個總統任期,俄羅斯不實施改革,俄羅斯必然每況愈下,滑向另一個失敗,就像在克裡米亞戰爭那樣——而這一次,最終可能是致命的。該報建議,從經濟發展角度講,拉近與亞洲經濟強國的關係對俄羅斯十分重要,俄羅斯應開發西伯利亞和遠東,考慮將部分職能轉移到西伯利亞或遠東的主要城市,參照俄國歷史上對歐洲開放時的做法,打造“遠東的聖彼得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