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2日電/《青年參考》發表吉林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特約研究員孫興傑的文章,美國回歸東亞的目標是防止東亞出現一個霸主,而中國也不願意看到東亞出現霸主。在這點上,兩國的目標是共通的。對中國而言,積極參與周邊事務,提出議題,設定議程,進而塑造規則,才是根本之道。
中國在東亞影響依靠市場而非武力
種種跡象表明,東亞正走向一個沒有霸主的時代。
近日,美國的“中國通”們紛紛發表高見,分析與研判中美關係,比如布熱津斯基提出“容忍中國某些野心”;基辛格認為“中美聯手也無法領導世界”等等。布熱津斯基和基辛格都是美國一流的戰略家和外交家,雖已卸任,但依然在美國外交決策圈有著重要影響。他們的共同認識是,美國在東亞地區不要跟中國對著幹。
與40年前相比,中美力量對比已有天壤之別,東亞地區的格局也是如此。40年前的東亞地區是美蘇全球冷戰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東亞其他國家的自主行動能力有限。就連尼克松訪華、中美接近,也是美蘇冷戰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利益層面,中美之間的合作與交往並沒有因為蘇聯解體而終止,“改革開放”國策使中國在物質層面融入了美國主導的世界經濟體系,2010年,中國已經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