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3月2日電/台灣蘋果日報2日發表蘋論說,國台辦發言人范麗青前天說,歡迎任何贊成兩岸和平發展的台灣各界人士到中國走走看看。還說只要民進黨改變台獨立場,“我們與民進黨交往的大門就是敞開的。”
民進黨發言人林右昌回應說,對等、尊嚴的交流是民進黨的一貫立場,希望中國不要陷入僵化的意識形態,也不要預設前提。
迷惘不知如何振作
蘋論說,這兩人講的話很新鮮嗎?其實類似的話老早講過好幾次了。這些年來,民進黨的元老、幹部去中國參觀、旅遊、開會、投資的不在少數,有些還賺了不少錢。
民、共兩黨關係不是想像中的那麼對立與敵意。只是民進黨人去中國都很低調,不想被綠色選民知道罷了。相對的,國民黨人訪問中國就不在乎,陣仗越大越好,以顯示自己在中國的人脈威力。
蘋論說,以共產黨的辯證思維,會把民、共和國、共關係看成對立物的矛盾與統一的辯證關係,是聯合又鬥爭的。落實到實踐,就是統戰。
民進黨有些人受到選舉時綠色鐵票的制約,不敢表達對中國的友善,事實上在中國有利益關係的人,內心並不像外表那樣反共,對台獨的立場也並不堅決。他們的身分里台商的成分多於民進黨人。
蘋論說,真正在台灣堅守民進黨陣地的,不會去中國做生意。范麗青喊話的對象是這批人。但這批人很迷惘,大選失敗後如何站立起來?永遠的兩條路線鬥爭:應更向中間靠攏,與中國接觸,改善兩岸關係?還是堅持民進黨初衷,更堅定地走自己的路,護持台灣主體性而絕不讓步?哪條路線會讓民進黨勝選?
參訪中國大膽前進
蘋論說,我們很能理解民進黨目前的困境。我們的建議是民進黨開放對中國的參訪,讓更多黨員認識中國,然後再廣泛討論對中政策。不必擔憂同志變統派,中國的政治、社會體制相對落後,接觸交往對民進黨好處多於壞處,應大膽前進,才能準確做出選民放心的兩岸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