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印之間確實存在一些問題。 |
中評社北京3月5日電(評論員 劉宗義)近幾年來,受美國高調“重返亞太”以及中印經濟差距不斷拉大等因素的影響,印度對華戰略正在發生一些微妙的變化。印度一些學者開始積極鼓吹印度應通過美國領導的聯盟體系來制衡中國,如哈西•潘特(Harsh V. Pant)等人就認為,只有當“美國在亞太地區占據主導地位”時,才能實現印度的戰略利益;而拉賈•莫漢(C. Raja Mohan)則提出印度應改變“戰略自主”定位,同美國進行戰略合作。
在實踐中,印度的“東向政策”迅速向政治和安全領域擴展,與日本、韓國、馬來西亞、越南等國加強了戰略和安全合作,並高調介入南海爭端。同時,印度與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之間的戰略互動增強,聯合軍事演習增多。2011年12月,印度加入由美國主持召開的首次美日印三邊對話,其主要議題之一便是中國在全球日益增長的軍事政治地位。印度的這些舉動不禁讓人懷疑它是否要改變其“戰略自主”(strategic autonomy),與美國結盟制衡中國。
關於中印關係的發展方向,印度內部分歧很大,基本上可以分為三派:樂觀主義者認為中印之間有可能形成一種合作夥伴關係,他們中的少數人甚至主張中印應該建立一個反美、反西方集團以改變全球權力平衡。更多的人是現實主義者,認為中印兩國巨大的人口規模和對有限資源的需求不可避免將導致某些競爭,但競爭並不一定就是惡性的、你死我活的。他們主張中印兩國應該接觸,而不是對抗。在印度政府外交決策層中,這些人占有優勢地位。第三派是悲觀主義者,他們認為中印兩國的同時崛起對於亞洲和全球的穩定都是一個重大挑戰,中國正在實施一種包圍印度的政策,而印度也在實行反包圍,但印度的措施沒有中國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