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9日電/新華社發表評論文章指出,9日清晨,希臘宣佈,希臘債務置換參與率高於法定門檻,避免了破產,鎖定了援助,繼續留在歐元區。
炸彈引信在最後一刻拆除,所有可怕的預言都沒有發生。但是,希臘以及整個歐洲的債務危機,走出重症監護室了嗎?
經此一役,希臘政府大大松了一口氣:不僅卸下約千億歐元的債務負擔,還滿足了歐盟預設的援助條件,為總額1300億歐元的第二輪救助計劃掃清障礙。
但對眾多私人投資者而言,這是一個無奈而凄涼的早晨。置換到他們手中的新希臘債券,面值縮水53.5%,加上更長還款期和更低利率等因素,實際損失約達75%。
說是“自願”,但多數債權人最終接受置換,恐怕是情非得已、形勢所逼。畢竟,眼下沒人願意踏進希臘國家破產的未知世界,沒人希望遭遇血本無歸的徹底失敗,沒人敢於支付希臘退出歐元區的天價成本。
新的置換,仍屬於歐債舊劇情:歐元區和私人機構被迫一次又一次地在“斷臂保命”與“一無所有”之間選擇,並付出高昂代價。當前,沒人知道這種兩害相權取其輕的殘酷遊戲到底還會持續多久。
嚴峻的事實擺在眼前:不論債務減記還是救助計劃都無法使希臘從根本上擺脫債務危局,因為它恢復平衡與增長的條件遠未齊備。歐盟已經開出保守而苦澀的嚴厲緊縮“藥方”,或許有助於減少其賬面赤字,但也讓希臘欠下更多的“發展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