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政策:調結構促多元
本次大選將如何影響未來俄羅斯經濟?可以從幾個方面來加以觀察。普京的競選綱領指出:過去十年,俄GDP實現翻番,實際收入增長1.5倍,貧困人口減少60%,失業率降低35%,有效降低通脹率。雖受危機影響,但用於公民的社會開支反增,俄已是當今世界第六大經濟體。但是,普京也坦率承認,腐敗嚴重、官僚無能、投資環境惡劣、企業競爭力遠遠不及發達經濟體。
而最為關鍵的問題在於俄羅斯的能源依附型經濟模式。在能源經濟依然是國家財政一半以上的收入來源的背景下,可以預見,要擺脫這樣的模式不會是一個迅速見效的過程。因此,在普京看來,今後俄經濟首要任務是實現多樣化的經濟格局,通過技術領先型經濟的拉動來實現結構的調整,並強調創新,爭取在2020年以前辦成幾所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學,以支持可持續發展。
為了實現這樣的結構調整,普京提出要將這一領域的投資從目前占GDP的20%提高到25%,並通過三個方面來籌集資金:其一是擴大內部市場,諸如關稅同盟的建設;其二是通過養老金、信托基金等渠道吸收民間資金;其三是“改變與商人相處的意識形態”,大幅減少國家控制,鼓勵私人創業,保護私人財產免受任何侵害,在與腐敗鬥爭的同時,採取推動商業發展的新戰略。為了實現上述目標,普京強調將此作為一項根本性、系統性的任務,“為誠實的商業競爭清掃地基”。值得注意的是,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以及遠東和西伯利亞地區的重新開放,是普京極為強調的幾個領域。
當然,作為競選綱領,無疑會受到各方面的挑剔和批評。有評論家認為,普京今後如何對待上世紀90年代的私有化政策將是考驗其上述構想能否實施的關鍵;也有人批評道:在國有企業基礎之上推行產業政策,難以想見如何避免大規模腐敗。而更為重要的是,在強調國家在整個經濟發展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同時,如何充分發揮私人資本的積極性,對此存疑者仍不在少數。
無論在政治還是經濟領域,看來普京的勝選只不過是更為艱難的俄羅斯現代化之路的一幕序曲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