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3月16日電/民進黨三位青壯年策士羅致政、董立文、陳淞山以“破冰之旅”姿態前往大陸雲南騰沖出席第十屆“兩岸關係研討會”,不但在台灣方面引發強烈反應,而且在會場內外也引發轟動效應。海峽兩岸的記者聞訊後都遠道而來,抓緊一切機會採訪三人甚至是採取了大包圍模式。記者們不但關心民進黨三子破冰登陸的意義,還希望能從中探究出未來民共兩黨聯繫交往的獨特模式。
新華澳報今天刊登富權的文章說,中台辦海研中心邀請民進黨青壯年策士型黨員以個人身份出席這個研討會,可能並非是“早有預謀”,而是緊緊捕捉住民進黨發生的一些新變化而臨時作出的決定。實際上,這次開會通知,早在二月中旬就已發出,但民進黨青壯年策士型黨員卻是在半個月後的三月初才收找到通知的,而且通知方式也有所不同。兩岸四地的學者專家是收到海研中心以公函打印的傳真件的,而民進黨策士型黨員卻是收到電郵甚至是電話,還被告知這次研討會“十分重要”。
由此,民進黨策士型黨員猜度,有可能是在陳菊於二月底接過民進黨印信時,發表了一番支持民進黨員與大陸交流的談話,而臨時作出的決定,以作試探。而且,發出通知的並不止此三人,還包括賴怡忠和劉世忠。但此二人因有其他事務而不克前往,因而民進黨三子也就成了破冰之旅的急先鋒。
陳淞山擔心會遭到“台獨”基本教義派痛罵,而“先下手示弱”。但意想不到的是,民進黨內的反應卻極為正面,連曾在台南推撞海協副會長張銘清的“一邊一國”連線主要成員王定宇,也希望大陸方面要“善待”他們。
這個“善待”,反映了民進黨人的矛盾心態:一方面急於要擺脫困境,希望能與大陸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接觸交往,以證明自己並非是“反中”;另一方面,又在大陸方面屢次強調民進黨只有放棄“台獨黨綱”後才能進行民、共兩黨黨際於交流的情況下,擔心民進黨人前往大陸,會受到冷待,甚至是“被穿小鞋”。
對此,國台辦似是早就心中有數,拿出了比善待還要誠懇的態度。陳淞山十三日在啟程後,在昆明轉機因班機延誤未能趕及前往騰沖的最後一班機,被迫在昆明滯留一晚。結果,當地台辦予以貴賓式的招待,包括安排優先登機。當裝載包括陳淞山在內的港澳台學者專家的班機抵達騰沖機場時,前往機場接機的當地台辦人員,逐一詢問“是否陳先生”?真是羨煞其他赴台人員!
十四日晚的雲南省委、省政府歡迎晚宴,坐在主桌的雲南省委常委、省委統戰部長黃毅,及國台辦負責人王毅、孫亞夫、王在希等逐桌向與會者敬酒,在向民進黨三子敬酒時,表示歡迎他們,並聲稱將會“以禮相待”。後來,民進黨三子也主動地到主桌回敬主人,形成了良性互動的融洽氣氛。看來,某些民進黨人的擔心是多慮了。
看到民進黨三子的受歡迎程度,台灣記者戲稱他們為“三隻小豬”,而大陸記者則笑稱為“三個代表”。陳淞山則表示,他更喜歡“三隻小豬”,因為在民進黨人看來,“三隻小豬”是吉祥物,而且凝聚著台灣地區百分四十五的民意。因此,他們雖然是以個人身份赴會,但他們的背後有著百分四十五的台灣民眾,因而更有必要趁此機會,向大陸陳述真實的情況,以避免對方誤判。
實際上,以個人身份與會的民進黨發言羅致政在昨日下午的小組發言就指出,兩岸目前最大的風險與危險,不在任何一方的主動挑釁,而在可能的誤解、誤判,並因此造成衝突。
民進黨也不希望製造不穩定乃至於戰爭,所以雙方“應多談點可以有共識的地方,少談點差異的地方”。共產黨與民進黨應有求同存異的可能性,“兩岸和平就是共同的語言”。而由於民進黨在這次大選中擁有百分之四十五的得票率,因而兩岸問題的解決,就不只是國、共兩黨的問題而已。共產黨要面對民進黨的客觀存在,民進黨也必須面對兩岸問題以及共產黨的客觀存在。羅致政引用了鄧小平的一句名言“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還加上了他自己的一句“互動是增進瞭解的必要途徑”。
而與會的大陸涉台官員也在認真地聆聽。這是一個好的開始,為大陸方面如何更精準地把握好與民進黨人接觸交流的度,提供了一個好的開端。
對此,使人大受啟發,必須注意到並緊緊抓住目前的一些有利時機,就是一些老“台獨”將抵擋不住生老病死的大自然規律,而“天王”們也將因年齡等因素逐漸淡出政治舞台,民進黨要與大陸進行交流,將會減少來自黨內的阻力;而今後將會佔據民進黨政治舞台的黨人,將會是一批“台獨”意識不強,不反對兩岸交流,但仍將會堅持“台灣主體論”的年青一代。實際上,“台獨基本教義派”大多是曾接受過日治時期皇民教育的人,因而年齡都已偏大,難以逃脫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因而其在黨內的影響將會逐漸消減。而與之相對比,年青一代的黨員正逐漸變成黨內政治文化的主流。這些年青人並未受過皇民教育,相反其中不少人曾出洋留學,瞭解國際形勢,知道世界各國對台灣問題的基本態度,甚至還與來自中國大陸的學生有過接觸。因此,他們的“台獨”理念並不濃厚,只是希望能在維護“台灣主體定位”的前提下,並不排斥與大陸交往交流。甚至其中還有一部份人認為,日後只要多數台灣人願意與大陸統一,他們也將會接受這一事實,服從主流民意。而兩岸和平發展的潮流趨勢,也對部分民進黨人發生了衝擊效應。尤其是大陸的崛起發展,北京的“送大禮”攻勢,都看在他們的眼中,也使他們程度不同地分享到實惠,從而促使他們對黨的政策走向定位的訴求也有所變化。而民進黨自己進行的民調也顯示,大多數民進黨人並不反對兩岸交流。對此,我們應順勢而為。
在與民進黨人交往的過程中,應因地制宜,注意到他們是“選舉動物”的特性,他們中多數人只是將“台獨”口號作為選舉工具,並不準備為實現“台灣獨立建國”流血犧牲。因此,他們在登陸時,為了要向黨內“交代”,或是為了拉票,可能會在統獨立場上說出一些過頭話。但只要不是太過份,就應予以寬容。 這就使“吃小虧佔大便宜”的道理,這個“便宜”就是爭取到民進黨較多人的轉化,或是分化民進黨。現在民進黨出現了一些變化的苗頭,是可以因勢利導,引導其向正面發展的。在民進黨整體未能與“台獨黨綱”告別之前,也應爭取民進黨基層人士多些到大陸走走看看。現在中南部的民進黨民意代表已有這方面的強烈意願,應當緊緊捕捉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