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致政登陸”模式,掀起民共交流熱門話題。中央社圖 |
中評社台北3月17日電(記者 鄒麗泳分析報道)日來“羅致政登陸”模式,掀起民共交流熱門話題,紅綠長期互不信任、也互不了解對方,雙在初期交流階段,各自堅持基本立場與原則,可以理解。但路是人走出來的,不意味民共未來找不到“擱置爭議”的方式。
民進黨“天王”游錫堃嚴詞表示,“民進黨若放棄台灣主體性,民進黨就沒了”。了解綠營政治生態的人都知道,只要還有政治前途的民進黨菁英,沒有人敢公然碰觸這塊“神主牌”。頂多只是不把台獨掛在嘴邊,台獨對民進黨的務實派與溫和就是一塊招牌,也是一塊不能丟棄的“神主牌”。
民進黨內主張大膽西進派的前主席許信良,也只敢主張到用新決議文取代“台獨黨綱”,而不是把它丟掉。然而,許信良的見解一直是民進黨內邊陲聲音,既不是主流意見,更得不到任何黨主席的背書與支持。
民共若把焦點鎖定基本原則與立場,雙方黨對黨正式交往的可能性確實微乎其微,但如果轉個彎、繞個圈,你主張你的、我主張我的,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先從累積互信、增加交流、不排斥對方先下手,民共或許可以找到共同模糊與可操作空間。問題就在於意願,與雙方領導人對各自內部情勢評估與外部整體環境的估量。
不可諱言,民共都處在領導人更迭時刻,民進黨比較麻煩,還不知新主席是蘇貞昌、謝長廷或其他政治菁英,也還難料他們對民共交流的想法。在民進黨充滿不確定性的當下,大陸宣示反台獨的基本立場是最安全的作法。畢竟交流不可能一步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