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海上保安廳巡邏飛機拍攝到的中國海監船舶編隊在釣魚島海域巡航畫面。 |
中評社香港3月19日電/香港《文匯報》19日發表社論說,日本當局一再散布所謂“中國威脅論”,其目的就是要掩飾日本不斷擴充軍力及突破和平憲法的行徑,同時為在東海、釣魚島等屬於中國核心利益的領土資源爭議上搞小動作製造借口。
日本首相野田佳彥18日指中國軍事欠缺透明度的情況加劇,要求自衛隊必須時刻嚴密關注中國軍事動向。事實上,日本當局一再散布所謂“中國威脅論”,其目的就是要掩飾日本不斷擴充軍力及突破和平憲法的行徑,同時為在東海、釣魚島等屬於中國核心利益的領土資源爭議上搞小動作製造借口。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日本應該放棄與中國對抗、懷疑的態度,加強合作增進互信,共同維護亞太地區的和平穩定。
中國不僅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奉行防禦性的國防政策,而且已經對軍事發展給出了最大限度的透明。相比之下,日本的防務政策存在許多疑點,令周邊各國憂慮。日本海上力量是亞洲最強,已經擁有“日向”號和“伊勢”號兩艘大型水面作戰艦艇,這兩艘戰艦可以媲美英國的“無敵”級航母;日本自衛隊每年與美軍進行大規模聯合演習,並早已通過參與海外任務而走向世界,“自衛隊”已非強化防衛那麼簡單,而是持續擴張。野田佳彥散布“中國威脅論”,既是為日本擴充軍力施障眼法,給軍工財閥加大軍事投入尋找借口,同時也是出於鞏固日美軍事同盟,藉以迎合美國重返亞洲、圍堵中國的需要。
日本向來覬覦東海、釣魚島的海域和資源,企圖攫取更大的利益。為維護國家主權、捍衛國家海洋權益,最近,中國海監巡航編隊實施對釣魚島及東海附近海域的維權巡航執法任務,日本借“中國威脅論”重提對中國保持警惕,為釣魚島及東海的領土資源爭議再起波瀾埋下伏筆。
中國一向重視中日友好,主動改善中日關係。去年東日本大地震海嘯期間,中國派出國際救援隊赴日救援,並捐贈大量物資運送至災區。如今世界經濟不景,中國正成為帶動世界經濟增長的發動機之一,日本應該增進中日的戰略互信和國民感情,以利加快重建早日復甦。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在回答記者問時提及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認為增進中日戰略互信的關鍵是要從戰略上正確客觀認識對方的發展,真正視對方的發展為機遇,把對方看作是自己發展的夥伴。希望日本能夠以中日友好及地區和平的大局為重,勿再惡化中日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