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3月21日電/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下任行長還將是美國人。唉,這一結果似乎確實不可避免,不論美國和歐洲分別把持世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古老體制多麼令人不快。然而,這不應成為最終的結局。一個可能的方案是,在國際金融公司(IFC)——世行集團下屬負責向私人行業提供貸款的分支機構——增設總裁職位,然後通過全球競爭公開選聘合適人選。雖然這只是邁出一小步,卻將使全世界受益匪淺。
金融時報刊登社評指出,對於世行,我們或許可以說,美國擁有指定世行行長的權力,是美國國會願意繼續為世行旗下的國際開發協會提供資金的一個前提條件。國際開發協會是面向窮國的一個軟貸款機構。國際金融公司的情況則大為不同。
沒錯,國際金融公司的總裁歷來都由世行行長兼任。不過這麼做並沒有法律上的規定。國際金融公司的執行副總裁——該機構最高領導人——向來也是由歐洲人擔任。但是,通過全球競爭決定這個職位的人選將會相對簡單一些。而如果國際金融公司的新領導人被任命為總裁,那麼這一變動所具有的意義就會更加深遠。
文章稱,巧合的是,由於瑞典籍的執行副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拉斯•斯耐爾(Lars Thunell)的任期在幾個月後就要結束,國際金融公司的最高職位將出現空缺。讓他的繼任成為總裁,並讓這個職位面向真正的全球競爭,將會帶來巨大好處:此舉將開始打破IMF和世行最高職位始終由歐美人把持的過時傳統;將使國際金融公司這一重要機構獲得獨立地位——與世行不同,國際金融公司具有相對明確的使命:將促進發展中國家私人行業的發展;最後,這也將使該新職位獲得更大威信,從而更加突顯出公開選聘的重要意義。
誠然,歐洲人將會失去對這個職位的固有控制權,但這種壟斷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同樣,這樣會讓新的世行行長失去對國際金融公司的控制權,但他/她在領導世行方面已有足夠多的工作要做。新興國家、國際金融公司,以及國際機構的治理都將從中受益。
改革的理由不勝枚舉。我們必須打破僵化的體制,起碼可以從國際金融公司開始邁出第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