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23日電/3月14日深夜,重慶華龍網的新浪官方微博發了一條並不引人注目的箴言型微博,內容與其新聞門戶性質看上去並不太相稱:“生活,總是讓我們遍體鱗傷,但到後來,那些受傷的地方一定會變成我們最強壯的地方!”
這一天,是重慶形勢急遽轉換的分水嶺。
南都周刊文章稱,這天中午,溫家寶總理在兩會結束後的記者招待會上表示,中央有關部門正在調查重慶市副市長王立軍滯留美領館事件。總理稱調查已經取得進展,現任重慶市委和市政府對王立軍事件必須反思和吸取教訓。
這是王立軍事件發生近40天來,中央政府常委級以上領導第一次就此事公開發聲,意義不可謂不大。
3月15日
在這一天的《重慶日報》上,並看不出半分端倪。
頭版頭條新聞是在京政協委員乘機返渝;另外一條是重慶出台“提質十條”,著手提高教育質量。這種“名詞加數量詞”的政策宣講提法,和此前的“五個重慶”、“民生十條”、“共富十二條”、“民主法治十五條”等一樣,成為重慶這幾年特有的政治語言。
比這條更能說明這里是重慶的新聞是《重慶日報》二版一整版的長篇評論——《讓雷鋒精神永遠與時代同行》。作者是中共重慶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何事忠。這篇文章其實是3月11日何在重慶全市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座談會上的講話删節版。這篇文章稱,要建立健全“一進四動五常態”推進機制,推動學雷鋒活動常態化,讓雷鋒精神在重慶大地永放光芒,努力推動重慶實現新的跨越!
但細心的人還是能看出蛛絲馬跡來。《重慶日報》的版面上,一位名叫“肖竹”的記者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出現了。而“肖竹”一直以來都是《重慶日報》上所刊載的重慶市委主要領導人相關報道的作者。
知情人透露,“肖竹”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而是以《重慶日報》某負責人為首的一個四人創作小組,取“小組”諧音,署名為“肖竹”。這種做法類似“文革”後期清華北大兩校寫作小組的文章,取“兩校”諧音署名為“梁效”。有消息稱,早在溫總理記者招待會之前的全國兩會後期,“肖竹”已經就地解散。
記者查閱《重慶日報》以往報道,署名“記者肖竹”的最後一篇新聞,是3月6日的頭版新聞——《薄熙來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講——促進分配公平,促進共同富裕》。這條新聞的版面位置,被《重慶日報》列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開幕的新聞之下。
本屆全國人大會議閉幕的新聞則出現在溫總理講話次日的3月15日《重慶日報》上,重慶市委主要領導的名字出現在這條新聞末尾“在主席台上就坐的還有……”的領導人名錄里。這也是這一周以來,這位重慶最高領導人的名字最後一次出現在重慶官方媒體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