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在後視雷達和R-73型可後射近距空中格鬥導彈的通力協助下,蘇-35形成了特有的“越肩發射”能力,使其成為一種名副其實的具有後射空對空近程導彈能力的機型。這使蘇-35在被敵機追擊或群機格鬥時能夠占據更大的優勢。
此外,蘇-35的人機結合也更加友好。它採用了玻璃座艙,用計算機顯示器取代大量的傳統儀表,蘇-35還裝備了遠程目標探測系統和高性能傳感器,結合複雜的電子對抗系統和抗干擾數據鏈,這都使得飛行員的感知能力更自如、便捷、靈敏。正如蘇霍伊公司總裁波戈丹指出的:“蘇-35駕駛起來非常舒服、平穩,而在進行機動時又顯得動力充沛。”
儘管有評論認為,在戰鬥機的速度、高度、機械性能等已居於次等競爭力要素的大環境下,蘇-35在電子設備、通信系統以及與外部的數據傳輸等方面相對於西方同類產品並不具備特別的優勢,尤其是在隱身性能方面,蘇-35乏善可陳,其體現更多的是一種技術上的改良,而遠非理念上的革命。但無論如何,在由四代機向五代機跨越的進程中,整體性能優良的蘇-35,仍是具有承上啟下意義的、不折不扣的空中利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