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印度、菲律賓和印尼等國家是不是可以什麼都不做、只等人口紅利自己發揮作用呢?顯然不可以。
菲律賓的例子告訴我們,人口紅利有多容易被浪費掉。人口是菲律賓天然享有的資源,但因為國內沒有足夠的好工作,約10%的菲律賓人在海外打工,這些人的親屬乃至整個菲律賓經濟都依賴他們的匯款。
一些印度人也擔心,印度可能會浪費自己的人口紅利。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日本處於高速增長期時,把大量有文化、受過良好教育的勞動者輸送到工廠和企業。與之對照,印度的教育體制則是殘缺的。一方面,這一體制培養了一些優秀的精英學生,但另一方面,無數公立學校的學生面臨的卻是簡陋的教學條件,甚至沒有老師來教學。有人擔心,印度的人口紅利可能轉化為一顆人口定時炸彈。
如果說那些人口條件有利的國家不能放鬆警惕,那麼那些人口條件不利的國家也不必絕望。中國年輕勞動力的增長將很快開始減速,但在農村,仍有數千萬農民有潛力轉化為城市工人。
許多人認為,在人口條件惡化方面,日本的例子最值得人們引以為戒。但就連日本,也通過提高勞動參與率保持了適度的人均經濟增長率。(不過,考慮到巨額的公共債務,有人對這種增長能否持續表示懷疑。)高盛(Goldman Sachs)的鬆井凱蒂(Kathy Matsui)表示,日本的女性勞動參與率已提高至60%,同時,許多日本人在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後仍繼續工作。在65歲至70歲之間的日本人中,有一半左右仍在工作;在70歲至75歲之間的日本人中,約有四分之一仍在工作。
另一方面,在引進外國勞動力方面,日本的步子邁得很慢。比如,日本對菲律賓護工規定了嚴格得可笑的語言要求,儘管日本國內願意從事老年看護工作的工人奇缺。
人口條件並不能主宰經濟前途,但它確實決定了未來可能的發展程度。亞洲已經習慣了享受有利的人口條件。對許多亞洲經濟體而言,這股順風很快就要轉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