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嘉良(右)坦言,轉投公立醫院工作更有價值。左為另一回流公院護士陳慧賢。 |
中評社香港3月28日電/內地孕婦湧港產子成風,更不惜冒險衝關。有曾於私家醫院工作的護士“踢爆”,一名已於本港預約床位的內地孕婦,前年六月因提早一日臨盆,不聽主診醫生於內地分娩的建議,硬要遠赴本港產子,結果因耽誤分娩而一屍兩命。該名護士直言私院工作壓力逾半來自“計錢”,形容似公司員工多於醫護人員,故甘願減薪三成轉投公立醫院工作,直言於公院救一命,總好過於私院割痔瘡。
星島日報報道,○九年畢業的林嘉良初出茅廬就已到私家醫院的手術室充當護士,他早前接受傳媒訪問時透露,該間私家醫院於二○一○年六月曾有一名內地孕婦預約分娩,原訂於分娩前一日由廣州到港準備,惟當天突然作動,需要即時臨盆。他透露,該名孕婦當日曾致電主診醫生查詢,主診醫生建議她留在內地分娩,但該內地孕婦仍堅持“硬闖”到港分娩。
他指,該名孕婦趕赴本港醫院分娩,院方為她進行緊急生產。他說親眼見證該名孕婦的胎兒誕下後不治,及後聽院內同事稱該名孕婦推上病房後亦告不治,相信是因為長途跋涉來港,耽誤分娩所致。記者向有關私院查詢此事,惟該院於覆查記錄後,稱查不到有關資料,衛生署正向該院了解事件。
內地孕婦湧港產子增添醫護負擔,去年四月已由私院轉到伊利沙伯醫院充當心肺外科循環灌注師的林嘉良稱,於私院工作,逾半工作是“計錢”,由入手術室開始計時,記低時數、使用不同儀器次數等,以便計算病人的費用,又曾試過記漏被上司訓話。
他對私院“事事向錢看”的作風感意興闌珊,寧願減薪三成也轉投公立醫院。林表示,於私家醫院工作的一年半期間,充分體會到所謂“私院文化”。
他指,私院秒秒鐘都是錢,工作與“錢銀角力得緊要”,僱員感覺似以賺錢為主的“公司員工”,“錢第一,病人只是第二”;相反公立醫院雖工作量大,但非事事計錢,而是把大部分時間用於拯救危急病人,挑戰性更大,“私院最多生仔及割痔瘡,成功感不能與公院工作可以救回不少垂危生命比較”。
醫管局非正式統計數字顯示,二○一○至一一年度共有五十二名護士回流公立醫院,當中包括由私家醫院回流,而二○一一至一二年度首五個月,已有八十名護士回流公立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