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4月1日電/本屆博鰲亞洲論壇從四月一日在大陸海南島博鰲舉行三天。這場盛會可能影響兩岸對話和諧,民進黨能否本著連日來大力鼓吹黨公職了解中國大陸的姿態,正面看待這場盛會,值得觀察!
中央日報網路報發表文章說,兩周前,羅致政等多位民進黨要員相偕前往中國雲南,參加國台辦“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舉辦的研討會。由於民進黨向來反中,到年初“總統”大選仍未改變僵化立場,現鼓勵深入大陸,當然受矚目。
當時用學者、記者身分掩護前往雲南的綠營人士,包括民進黨發言人羅致政、前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董立文、陳水扁辦公室前主任陳淞山等人,他們都公開在晚宴場合與國台辦官員相見,且氣氛融洽。
由於羅致政仍具黨職身分,公然深入“敵營”,外界認為必已取得黨中央首肯、甚至獲某種程度授權,所以高雄市議員特別質詢代理黨主席的陳菊市長,羅是否具有“密使”身分?
此外,民進黨包括陳菊在內的多位檯面人物,最近也言論大開,暢談敏感的“了解中國”議題,並且強調“知中”的必要性。比起“總統”大選期間痛批馬英九和國民黨的強悍論調,簡直是雲壤之別。
民進黨“友中”最突出之例,是黨主席陳菊日前在議會答詢時,一改以往用“中國”稱呼對岸,而使用“中國大陸”,各界認為民進黨對兩岸定位已經有所改變;但也讓獨派大動肝火,決定派人競選民進黨主席。內鬥風暴正快速累積能量,對這場黨主席改選投下新變數。
不過,陳菊也有支持者。前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表示,“中國大陸”是一般用語,毋需多做文章。陳淞山主張民進黨應調整敵視心態,突破“民共對話”政治障礙,改變稱呼,是展現善意、開啟對話空間的敲門磚。民進黨主席許信良直截了當,稱讚“陳菊很務實”。
雖然民進黨中央希望外界不要過度解讀,表示未來仍會使用“中國”正式稱呼,不過,春江水暖,民進黨不易攔住破冰之洪。
陳菊聲言,中國大陸對台灣農產品、養殖業、對高雄的任何稱讚,她都不認為是要“統戰”;她也鼓勵民進黨公職人員用健康、正面態度贏向兩岸發展。並強調面對全球化,台灣、高雄都不能置身事外。
經濟上這隻“看不見的手”,讓民進黨很難無力招架。當公職黨員西進蔚然成風,取法羅致政、董立文、陳松山“摸石頭過河”模式,一旦黨內大員效尤絡繹於途,潮起汐落間,誰裸泳恐難再遮住了!
民進黨既然決心務實面對中國大陸,就不能再藉政治語言批判、攔阻博鰲論壇這些幫助台灣走向國際舞台的機會,讓台灣與會代表團擁有與“友邦”更理想的對話空間,增進人民福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