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4月10日電/台北城市科技大學助理教授鄭明德今天在美麗島電子報撰文指出,1月大選後,社會各界對於民進黨敗選多歸因於其兩岸政策的落後。其實,民進黨兩岸政策較不敏感,伸縮彈性也較大;若要觀察,應該是集中在該政策背後的台獨立場(多以台獨黨綱【即“建立主權獨立自主的台灣共和國”基本綱領】為主要代表)。對此,近期有黨內人士提出應修正或廢止的說法。不過,他們沒有思考的是:修正或廢止台獨黨綱有何風險?
鄭明德稱,當年,台獨黨綱的誕生有其背景。當時,國民黨政府對於台灣前途主張的打壓日益加重;而前蘇聯瓦解,民族主義的世界潮流正盛。民進黨提出台獨黨綱後,雖然在1991年國代選舉及1996年“總統”、“副總統”選舉中曾因該主張只拿到二成多的選票;或是1998年台北市長連任失利也被視為與該主張有關。但不能輕易地否認的是,台獨黨綱對於民進黨而言,也具有鞏固意識型態及選舉基本盤的功能。
1998年台北市長連任選舉失利,民進黨內就有提出應修正或廢止台獨黨綱的說法,也有“歷史文獻”及“後法優於先法”說法。不過,當隔年台灣前途決議文出爐後,就可以發現民進黨有其獨特的處理模式。
鄭明德指出,決議文執筆人林濁水表示,直接修改或廢止台獨黨綱並不切實際,如果完全廢止台獨黨綱,原本的基本教義支持者將可能就此潰散;而局部修改台獨黨綱,也沒有人會滿意,至少北京不會滿意。因此有論者認為,台獨黨綱無論怎麼修都無法讓人滿意,而重新擬一份決議文則比較不會引起黨內爭議;甚至同時存在著台獨黨綱和決議文,反而讓基本教義派和改革派都有“各自表述”的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