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是公民的責任
不久前,一名初次見面的英國記者表示,對梁振英過去幾十年的行為“不理解”。他指的是內地改革開放之初,剛從英國留學歸來一年的青年梁振英,與香港一些專業人士一道,跨過羅湖橋,參與到國家改革開放的大業中。那時,國家還很落後,他們到內地講課的交通費用,都是自掏腰包,沒有酒店,有時就一張行軍床,睡在過道上。
這位英國記者說,這種情況在上世紀70年代的香港人中並不普遍,因為不少香港人對內地有偏見。“你這是愛國主義的體現吧?”
“我回答他,愛國是公民的責任。”他告訴這位記者,這個信念最早是從英國人身上學的。
梁振英1974年赴英國留學,“有如面前突然有了一面鏡子,看見了自己,看見了自己的國家。”
梁振英讀書之餘在一家外賣店打工,每周三次。這一天,他第一次請假了,為的是看一場球賽,一場中國隊對英國一個地方球隊的比賽。
“場上奏響中國國歌,這是我第一次在公開場合站立聆聽中國國歌,感受很不一樣。”“就在這場球賽中,我看到英國人對本國國歌的感情和對本國球隊的支持。”
那時,他留學的英國布裡斯托有一個中華同學會,同學會的學生來自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都是華人。大家對祖國、社會和人生有很深的思考,這給了梁振英很大的影響。“那時,一些香港同學跑到在英國的中國使館,自報專業,希望報效祖國,為國家發展出些力。”其中,一位學習物理的博士,1979年自己帶著錢,來到北京中科院為國家發展做研究。
“這些經歷是我巨大的人生財富。自此,我開始深思‘個人-社會-國家’的關係”,思考能為自己的國家出些什麼力,做些什麼事。
令梁振英十分欣慰的是,他參與了國家改革開放的進程,在歷史發展的印痕中,留下一個30多歲香港青年的足跡:1988年憲法修改中,他關於土地使用權可有償出讓和轉讓的建議得到采納;參加深圳特區第一個城市規劃、內地舉行的前三次大規模土地公開招標,他還參與了中英文標書的寫作……
他說:“生在香港,學了些知識,能夠報效社會、報效祖國,是我莫大的榮幸。”
家是香港 情系香江
香港淘大花園是2003年在非典中遭受重創的居民小區。當時淘大花園E座遭遇非典突襲,300多戶集體感染,無人敢去淘大花園。但梁振英卻組織了一隊專業人士,來到淘大花園E座檢查水管設施,找尋病毒源頭。他們還當即籌集70多萬港元,幫助這座樓更換了全新設計的隔氣彎管。
參選行政長官後,梁振英競選團隊來到淘大花園,小區居民夾道歡迎,這個故事才被披露出來。
為全體市民,服務香港,是梁振英多年堅定不移的信念。
當年在英國留學時,有海外機構欲留梁振英在當地,但喝香江水長大的梁振英還是決定回到生他養他的香港,他當時一句感性而實在的話是,父母年事已高,要回到父母身邊照顧他們。
作為測量行業的專門人士,1988年,梁振英被評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在香港,這一殊榮是獎勵那些自身刻苦努力有成就並對香港發展做出貢獻的年輕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