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泳舜表示,基層居住條件差,公屋輪候時間長,但唯有安居樂業,他們才會對地方產生歸屬感。(中評社記者攝) |
中評社4月14日電(記者 葉紹堅)充斥劏房、板間房的香港老區深水埗,呈現著社會貧窮懸殊的諷刺。服務該區多年的區議員鄭泳舜坦言,“不少婆婆每個禮拜落樓一次,靠生果金買條死魚慢慢食”。這正道盡政府從未解決過問題的淒涼。他接受中評社專訪時表示,期望來屆政府改善綜援制度,甚至吸納唐英年政綱主張,向長者提供三千元退休津貼。
提到來屆政府急須解決的事,鄭泳舜立即琅琅上口,最先講起的是貧富懸殊。區內有好多家庭套房、板間房,還有劏房,無論梁振英抑或唐英年,都親自探訪過這些“七十二家房客”。他說,基層居住條件差,公屋輪候時間長,但唯有安居樂業,他們才會對地方產生歸屬感,否則社區亦何來發展?
傳統觀念的老有所依,鄭泳舜眼中的區內老人,所依的大概只是每月一千元生果金。他說,有些老人勤儉大半生,省下來購置了居住單位,退休後無依無靠,通過不到資產審查,無法申領各式補助。
原意敬老的“生果金”,竟變成唯一的救命草,而老人亦變成隱閉長者。他坦言,一千元分三十日,每日三十多元再分三餐,根本不夠用,兩次強調“不少婆婆每個禮拜落樓一次,靠生果金買條死魚慢慢食(吃)”。唐英年政綱提出向長者提供三千元退休津貼,他認為新政府可考慮採納。
政府扶貧,被譏為越扶越貧。鄭泳舜謂,扶貧大原則是令基層有辦法向上流,可惜眼下的基層兒童,連就基本生活亦成問題,十五年免費教育應盡快推行。他又說,扶貧應該解人燃眉之急,不應花太多資源做一次性的活動式項目,他隨時舉例,“樓宇更新大行動宣傳,人家不做是因為沒有錢,你不如直接花錢讓他們維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