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丁棉稱,國外原裝進口的奶粉和在國內加工“洋奶源”的成本差異,主要是體現在用工成本、關稅和運輸成本三項。但這三項相加,也不會超過50%。
“洋奶粉”逐步蠶食國內市場
中投顧問發布的《2009-2012年中國奶粉市場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顯示,自“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後,消費者對本土奶粉的不信任導致進口奶粉衝擊國內市場。“洋品牌”在高端市場的占有率由2008年初的70%上升到目前的85%。
統計數據顯示,在中國高端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上,美贊臣以市場占有率25%居第一,惠氏以20%居第二,多美滋以12%居第三,三者加起來占據高端市場份額的50%以上。2011年進入國內的“洋品牌”增加了近20個,其中歐洲品牌占據了半數左右。2011年,我國奶粉熱賣排行榜前10名中6個為外國品牌。
王丁棉表示,目前整個嬰幼兒奶粉市場規模約200億元“洋奶粉”占100億元至120億元。
據上海海關最新統計,2012年1月份,上海海關關區乳製品進口共3 .1萬噸,是僅次於去年12月份的單月進口量歷史次高值,7成以上由內資企業進口。其中進口奶粉1 .5萬噸,增加16 .8%,占同期關區乳製品進口總量的49 .6%。去年1至12月,上海關區進口奶粉超過8萬噸,占同期關區乳製品進口總量的四成。據估計,2011年中國進口奶粉規模可能已達到50萬噸,市場占比超過50%。
與此同時,進口奶粉的平均價格也一路走高。去年1月份,上海關區進口奶粉平均價格為每噸3393.7美元,同比上漲25.3%。而今年1月份,上海海關關區進口奶粉平均價格已上漲至每噸5103美元,同比上漲50.4%。
相較頻頻漲價的“洋奶粉”,國產奶粉的漲價顯得底氣不足。據瑞銀證券統計,從2006年至今,國內奶粉的平均銷售價格僅從每千克80元漲至100元左右。專家稱,國產奶粉市場定價能力較弱,如果不是成本壓力較大,一般不會提高產品市場零售價。國產奶粉主要針對中低端市場,尤其是區域性品牌,很難像高端奶粉品牌那樣有超額利潤空間,消費者也對價格較為敏感,貿然提價必然會“趕走”部分顧客,提價實為無奈之舉。
“海外奶源+本土營銷”策略
正是看中了“洋奶源”和“洋品牌”的暴利空間,國內企業越來越傾向於進口奶粉特供中國市場。例如紐瑞滋奶粉,採用的是新西蘭本土奶源,在新西蘭當地授權工廠完成生產包裝,產品檢驗合格後,原罐進口到中國,由於目前只在中國內地市場銷售,被媒體稱為“中國特供奶”。
事實上,“紐瑞滋”並非唯一一個“只針對中國市場”的“洋品牌”。此前“紐之健”、“紐利茲”等都曾陷入真假“洋品牌”的爭議中。這些品牌大多有類似的特征:在新西蘭注册時間不長,且公司注册人多為華人,並請當地企業代為加工。雖然最後證實“紐之健”的確是原裝進口,但因成立時間短、在當地沒有太大名氣卻宣稱為“新西蘭頂級品牌”等問題仍遭到消費者詬病。
合生元奶粉因一直以“法國合生元”自詡也曾遭受質疑。公開信息顯示,雖然法國確實有一家合生元公司,但這是在2008年成立,是在廣州合生元的“法國身份”受質疑之後。還有曾一直宣稱“美國施恩”並稱奶源全進口的施恩奶粉,也被媒體曝光未在美國監管當局注册,公司董事長最後不得不承認:施恩公司、包括施恩品牌完全由華人擁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