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必須提高制導精度
解決投擲和防熱問題對於研製洲際導彈來說仍遠遠不夠,制導系統同樣是遠程和洲際導彈面臨的主要技術障礙之一。如果制導系統精度不夠,彈道導彈的圓概率誤差比核彈頭殺傷半徑大得多,其打擊威懾效果就不夠可靠。朝鮮的短程彈道導彈繼承自飛毛腿導彈,300多公里射程的圓概率誤差就高達500米至800米,1000多公里射程的蘆洞導彈圓概率誤差已增加到2公里以上,這些導彈的制導精度在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二之間。
如果遠程導彈和洲際導彈也是這樣的制導精度,6000公里射程的圓概率誤差將要增加到6至10公里,要想實現相應的威力,其核彈頭當量相應的要增加到百萬噸級。例如,美國最初Titian II洲際導彈的W-53熱核彈頭最大當量約900萬噸,但質量也達到了驚人的2857公斤,姑且不論朝鮮遠沒有突破氫彈技術,單說百萬噸級核彈頭的質量就遠超朝鮮遠程導彈的投擲能力。朝鮮目前只擁有爆炸當量為千噸級的原子彈,殺傷半徑不足1公里,導彈誤差如果達到10公里的話,打擊威懾的可靠性就極為有限。
而且在驗證導彈精度時,朝鮮同樣面臨國土狹小、缺少遠洋海軍的條件限制,無法測定導彈全程飛行時的落點精度。通俗地講,導彈能不能打得中目標,朝鮮自己也是沒有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