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那批政治問責的官員,大部分亦是公務員出身,心態依然與公務員相似,可以為董建華做,亦可以為曾蔭權做,不見得一定不肯為梁振英做。如果連曾蔭權的心態,亦不外是“打好這份工”,那又怎適宜對他的班底有過高的政治上的要求?
文章說,香港的政治問責官員,大部分都政治立場模糊,只有“好打”與軟弱之分,沒左傾右傾之別。在英治時代,公務員都習慣了不要輕易表示自己的政治立場。在公務員圈子里挑政治問責官員,並非合理的做法;只有那些自己也沒有鮮明政治立場的特首,才會這樣做。
在封建時代,未必“一朝天子一朝臣”,但在民主時代,一定是一代政黨一代問責官員。英國若是保守黨上台,一定只會任命與自己政黨內的得力人員做政治問責官員,絕不會任命前任的工黨成員做在這類工作。大家的願景都不一樣,道不同怎相與謀?是否有民望,根本不是關鍵考慮。
彭定康甫上任,旋即解散上任的行政局,非我族類,一個不留,連民望極高的李鵬飛,也得執包袱。
文章說,梁振英若想在2017年的一人一票選特首的民主遊戲中連任,在組織自己的班底時,必須向先進的民主國家學習,而不是讓那些在政治上相對幼稚的民意牽著鼻子走,找一些民望高的舊問責官員埋班。這樣炒雜錦的班底,怎有條件去推行自己的政治理念?自己的政績又怎會有保障?自己的班底,必須為自己所用,而非為他人所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