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評社關心屏東客家族群,走訪客家文物館。(中評社 黃文杰攝) |
中評社台北4月19日電(記者 黃文傑)中評社高層訪問團18日走訪屏東六堆客家文物館,社長郭偉峰驚訝台灣年輕人,如此努力傳承與保存客家文化,“實在不容易”。他說,20年前首度來台灣採訪時,對電視台大聲談到自己客家人,台灣客籍人士很奇怪,因為他們不願大聲說。這些年台灣政府積極推動客語文化,客家人地位大大提高,不再做隱形人,這一點是值得肯定。
中評社第五次“台灣走親”大型台灣地方採訪活動這次來到屏東走親。在走訪屏東縣木瓜、鳳梨、蓮霧等農業生產後,又關心枋寮、林邊等海線鄉鎮水產養殖漁業。第三天深入瑪家鄉、竹田、內埔等六堆地區了解原住民與客家文化。中評社高層訪問團成員,包括中評社社長兼總編輯郭偉峰、新聞總監俞雨霖、執行新聞總監林淑玲、副總編輯羅祥喜、高雄特派員張啟芳、桃園特派員黃文傑、記者俞敦和、黃柏凱等。
客家文物館位於屏東縣竹田鄉西勢村,有三大特色,是台灣第一個仿原鄉圓樓建築之客家特色館舍;第二是典藏文物數量最多,共600多件;第三,位於六堆地區中心位置,傳承南客移民精神。2010年館舍委外給客家社團的深耕永續發展協會來經營,參觀人數直線成長,每年有兩萬人來欣賞客家文物,包括屏東縣政府客家事務處文化保存科科長宋鎮傑、屏東深耕永續發展協會秘書長許瑞君、客家文物館館長張雅評等人,與中評社高層進行簡單座談。
許瑞君秘書長表示,屏東縣客家人口大約20萬人,不過仍有7、8萬住在都市屬隱性客家人,光以客家文物館所在地小型聚落,客家人數約萬人,每年大陸來訪參觀至少10團以上,很多都是客家原鄉的鄉親,感情更親近。協會自從接手管理,成員平均年齡約30、40歲,憑著熱情開始整理館內收藏文物,慢慢把客家服飾繡品、木質家具、竹器等文物建檔,添加說明文字,並完成“返古風潮”聽客家文物說故事等導覽手冊,也提供藍衫等客家服裝供人拍照,也培訓志工加入文物推廣與保存,活動辦得有聲有色。
稍後座談時,因為郭偉峰社長是廣東梅縣客家人,羅祥喜副總編輯是福建永定客家人,與文物館人員用客家話交談,不同地域的客家腔調雖有差異,但溝通沒問題。郭社長對協會成員如此年輕,如此努力,很是肯定。畢竟客家文化一度沒落,台灣也是如此。但台灣這幾年透過成立客委會,縣市政府成立客家事務處(局),逐步推動保存,連下一代也會說客家話了,還有母語認證,拿到中高級認證可以教母語,雙方盼兩岸客家人能夠多交流,大陸至少上億客家人,可以從台灣學到寶貴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