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溫家寶:絕不靠犧牲人民健康換取經濟增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26 08:29:43  


4月25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與瑞典首相賴因費爾特共同出席斯德哥爾摩+40可持續發展夥伴論壇部長對話併發表演講。
  中評社北京4月26日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與瑞典首相賴因費爾特共同出席斯德哥爾摩+40可持續發展夥伴論壇部長對話並發表演講。演講全文如下:

  尊敬的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國王陛下,尊敬的韋斯特貝裡議長、賴因費爾特首相,各位部長,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我代表中國政府,對斯德哥爾摩+40可持續發展夥伴論壇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

  40年前,聯合國在這裡召開了首次人類環境會議,發表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歷史性文獻《人類環境宣言》,形成了人類環境行動計劃,提出了一個響遍世界的口號:只有一個地球!那次會議標誌著人類對環境問題的普遍覺醒,開啟了可持續發展的新紀元。中國的環保和可持續發展事業也從此擺上政府的重要日程。今天,我們隆重紀念這一歷史盛會,重溫宣言的經典篇章,更加贊嘆前人的遠見卓識,更能領悟當代人的重大責任。

  中國是可持續發展的堅定支持者和實踐者。在中國的傳統價值觀中,蘊含著可持續發展精神。兩千多年前,中國古代哲學家就提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是可持續發展追求的最高境界。40年來,中國參加了可持續發展理念形成和發展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歷次國際大會,我們把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確立為基本國策,把可持續發展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進入新世紀,我們將科學發展觀確立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其基本要求是堅持以人為本、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中國人講求言必信、行必果。40年來,我們用可持續發展的豐富實踐,忠實地履行對國內人民和國際社會的承諾。我們實行最嚴格的耕地和水資源管理制度,用占世界不足10%的耕地和人均僅有世界水平28%的水資源,養活了占世界1/5的人口。我們幾十年如一日堅持植樹造林,建成的人工林已達62萬平方公里。我們在過去6年淘汰了8383萬千瓦能耗高、污染重的小火電機組,相當於一個歐洲中等國家的電力裝機規模。我們大力發展清潔低碳能源,目前是世界上水電、風電裝機總量最大的國家。2005年以來,在經濟快速增長過程中,中國的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了21%,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分別下降16%和14%。30多年來,我們減少了2億多農村貧困人口,是最早實現千年發展目標中“貧困人口減半”的國家。

  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的進程中,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還很突出。中國的資源禀賦差、人均占有量低,生態環境脆弱,各地發展很不平衡,按照新的國家扶貧標準,我們還有1.28億農村貧困人口,每年新增勞動力1000多萬,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的任務都十分繁重。目前,中國正在實施經濟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這個規劃體現了中國政府的堅強決心,那就是:我們絕不靠犧牲生態環境和人民健康來換取經濟增長,一定要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我們的思路和做法:一是堅持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結構作為推進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舉措。改善需求結構,扭轉經濟增長過多依靠投資和出口的狀況,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優化產業結構,提高服務業的比重和水平,促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調整要素投入結構,提高人力資源、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減少對物質資源的消耗。二是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推進可持續發展的系統工程。沒有一付藥可以包治百病,也沒有一個單項措施可以根治資源環境問題。我們努力在工業、農業、服務業等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在政府、企業、家庭等社會組織的各個系統,推行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建設低投入、高產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環、可持續的國民經濟體系。三是堅持把完善體制機制、加強能力建設作為推進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解決資源環境問題需要市場和政府同時發揮作用。我們注重完善能夠反映市場供求狀況、資源稀缺程度和環境損害成本的資源性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建立健全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財稅金融體制和生態補償機制,在全國各地區和重點企業實行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加強可持續發展的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法律法規建設和國際交流合作。四是堅持把消除貧困、提高人民生活質量作為推進可持續發展的根本目的。《人類環境宣言》中有一句話:世間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寶貴的。我們不斷加強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完善就業、社保、教育、醫療、扶貧、住房等方面的政策和體制,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和社會和諧。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