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三劍客”中的新星
保爾森、伯南克和蓋特納被稱為是美國金融權力中心的“三劍客”。這三個人物的碰面,往往意味著重大問題出現。
2008年9月25日,美國《時代》雜誌刊登了一篇備受關注的文章《三個男人,一場救助》(Three Men And a Bailout),文章還配了一張圖片,時任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行長的蓋特納被置於中間位置,其左邊是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右邊是時任財長保爾森。熟知三人形象的人一眼便看出,這張照片經過特殊處理,有意把原本身材不高的蓋特納拔高了,似乎在暗示,這個站在中間的年輕人意味著未來,伯南克和保爾森則是其左膀右臂。後來的事實果真如此。
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簡稱紐約聯儲)是美國聯邦儲備系統中最重要、最有影響力的儲備銀行。它有別於全美其他11個地區性銀行,因位處全球金融中心,直接執行聯邦政府的貨幣政策,進行公開市場操作和大量外匯交易,管理美國財政部很大一部分債務。其行長是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美聯儲利率決策機構)的常任成員、副主席。
紐約聯儲最重要的一個客戶就是美國政府。正因為美國財政部的賬戶開在紐約聯儲,因此它還充當著美國財政部銀行的角色,監控美國聯邦政府日常資金運行以及重大的戰略性資金周轉活動。
2003年,時年42歲的蓋特納入主紐約聯儲時還不大為人所知,但已是一位潛藏的新星。任內初期,美國房地產泡沫還在膨脹,經濟繁榮的假象尚未捅破。真正讓蓋特納進入公眾視線,是2007年開始的次貸危機以及接踵而來的金融海嘯。
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保爾森、伯南克和蓋特納被稱為是美國金融權力中心的“三劍客”。這三個人物的碰面,往往意味著重大問題出現。當時,資歷最淺的蓋特納被認為是另外兩位在華爾街的“耳目”,發揮著紐約與華盛頓之間的橋梁作用。
如果說作為中央銀行掌門人的伯南克主要是從降低利率、向市場注入流動性等方面提振市場信心,而善於制定方案的蓋特納則與保爾森一道,設計救助“兩房”(房地美和房利美)、美國國際集團(AIG)以及挽救銀行的不良資產救助計劃(TARP)。
在金融危機風波消退之後,三劍客的故事還被拍成了電影《大而不能倒》(Too Big to Fail),電影講述了2008年8月至10月3日雷曼兄弟公司倒閉的現實故事。影片中,蓋特納被描繪成“智多星”一樣的人物,膽大心細,運籌帷幄,力挽狂瀾。
由於蓋特納在這場金融大戲中角色至關重要,他得到了國會首肯,被後來在總統大選中勝出的奧巴馬提名為財政部長,這使保爾森的金融政策得到一定程度的執行和延續。
|